孙伯淮理事长在中机企协七届六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

字号:

2018-12-05来源: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

创 新 企 业 管 理    助 力 行 业 发 展

——在中机企协七届六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

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 孙伯淮

2018年11月29日 安徽 合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

  今天,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以下简称中机企协)七届六次理事会在合肥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统总结中机企协第七届五次理事会以来的工作;围绕机械工业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创新企业管理,助力行业发展思路和建议;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更好发挥中机企协在推进机械行业企业管理进步,推动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次会议得到了合肥市政府、市数据资源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安徽合力集团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理事会成员和相关企业等单位的积极响应,我代表中机企协对各位领导和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受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向理事会汇报工作,请予以审议。

第一部分 七届五次理事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一年多来,中机企协积极落实七届五次理事会的工作安排,坚持服务企业、行业、政府;坚持推动管理创新;坚持深化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坚持协会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积极推动行业企业管理进步和促进行业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现代化管理示范工程。这是中机企协推进行业企业管理进步的主要抓手。我们坚持和各级行业组织共谋、共抓,不断改进和创新方法。本次评价在原有基础上,参照《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办法暂行规定办法》中有关评价项目、权重和方法内容,做了相应完善。同时,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企业征信和风险点(主要是负面信息),包括重大司法案件、重大行政处罚(工商、税务、社会保障、安全、环保等)等信息进行监控,确保示范企业的先进性。

  在示范工程中,地方行业组织主渠道作用更加明显。区域布局和行业覆盖进一步拓宽。本年度示范工程企业共涉及14个省市和10个大行业,参加示范工程59家企业,为历年数量最高的1.5倍,80%以上为地方行业组织推荐,有18家地方行业组织参与。中西部等偏远省份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占25%。柳工、玉柴等一批优秀行业骨干企业参与其中。示范企业运营质量优良,如无锡市机械工业联合会推荐的6家现代化管理企业,2017年平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为29.5%,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56.57%,分别高出市机械行业销售收入13.4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率42.97个百分点。

  从创新成果看,主要围绕体制增效、转型升级,聚焦在精益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大数据和协同领域,反映了近年来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如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质量管理数据,搭建流程化的层级沟通体系,探索出一套柴油机混线生产的质量管理模式。上汽通用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建模算法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了物流全局数字化管理集成平台。吉利汽车集团将经营体管理模式在成本管理方面得到精细化的运用,通过流程、制度、管控机制及利益驱动要素的相应系统,形成了标准、预算、预警、实时监控相互相成的成本控制方法。山东蓬翔精益研发体系,利用各种信息化系统及分析工具,进行高效的数据及知识共享,实现协同作业,提升产品质量缩短开发周期。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通过管知识、用知识、升华知识再应用的完整良性循环,支撑业务和产品开发。

  受表彰的优秀车间和车间主任,他们扎根生产第一线,立足岗位,运用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结合先进的管理工具,创新技术,降低生产与管理成本;注重培训,构建闭合的培训体系;尊师带徒,培养技能一流、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重视改善,持续优化工艺工装,降本增效;尊重员工的个体差异,提倡民主管理,营造快乐工作氛围。他们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踏踏实实的工匠精神,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经审定,2017-2018年度共有19家企业成为现代化管理企业、38家企业成为管理进步示范企业、2家企业成为达标企业; 25项成果分别获得第23届机械工业管理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 40个车间和40名车间主任分别获得机械工业优秀车间、优秀车间主任称号。

  二是积极服务中小企业。我们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不能造就一批专精特优隐形冠军企业,就没有整体工业水平的提升,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就难以成为现实。机械工业企业数以百万计,规模以上企业不足10%,企业管理水平悬殊极大,管理提升的需求突出,服务空间很大。中机企协始终把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重点工作,发挥好工信部授予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简称中小企业示范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工作。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我们注重加强与各专业协会、地方协会的工作联系和合作,扩大服务面。业务范围基本涵盖了机械行业13个大行业,覆盖了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与20多个地级市、10多个区县的经信部门、行业协会加深工作联系;并以成立示范平台区域工作站的方式开展试点工作。目前,我们在江苏、山东、安徽、广西等地,选择性的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将逐步推广。

  中小企业需求多样,我们开展针对性强的企业管理诊断和定制化的管理培训;探索尝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主动联系部分金融服务机构,商讨帮助中小企业。探索工作方法创新,在原有的面对面的工作基础上,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新媒体等开展网上服务,线上线下的服务,扩大了协会服务中小企业的覆盖面。

  三是继续开展行业、企业研究咨询。一年多来,协会开展完成多项包括政府、行业、企业的研究咨询。围绕企业战略对标管理,继续开展中国机械500强研究,通过对相关经营指标的对标分析,帮助行业、企业准确定位,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今天下午,我们将要发布《2017中国机械500强研究报告》。这是我们第十六次(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在研究过程中,首次运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系统,提升了研究工作的科学性。

  完成《创新升级机械行业对标管理,全面提高机械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课题研究,对机械行业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与技术条件下,构建发展需要的对标管理体系,提出了较为全面、可操作性强的系统解决方案。开展了《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核心要素相互作用研究》,对企业管理发展轨迹与趋势进行研究,围绕发展与改革、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生产运营、两化融合与互联网应用、管理创新、企业文化与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调研,形成研究报告。

  总结并向工信部推荐了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及管理创新》,东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强企兴企》的管理创新案例。完成《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理作用研究》,提出大数据智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搭建基于NLP的中文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分布式技术、SaaS技术、移动互联等技术构成的,企业信息分析检索服务平台。

  受政府部门委托,正与清华大学共同进行提高机械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制造系统研究》;承担了机械基金会的《推动机械工业企业管理供给侧改革,做好新形势下管理需求侧研究》、《机械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工作平台建设研究》;以及央企委托的关于资本运营管理模式和企业改革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和咨询,对机械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规避风险、创造价值、创新管理都能够起到积极引导、示范和有效的帮助。。

  四是开展交流和管理培训工作。一年多来,协会进一步优化交流培训工作,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分层次、分主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在(第十五届)《中国机械500强研究报告》发布会上,举办主题讲座,剑桥大学制造业研究院工业可持续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制造中心研究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和协会专家进行了演讲,为企业提供国际前沿的管理信息。

  为落实落实国务院11部委《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受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委托,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工作专项,举办3场强化企业管理送管理现场交流活动。交流活动分别在共享集团公司、东北工业集团和吉利控股集团举办。交流活动紧扣创新管理提质增效这一主题,分别从智能制造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精益管理、“经营者”管理模式深入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邀请学者专家介绍了世界级生产系统和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策略。交流活动得到了承办企业的大力支持,他们的精心组织和卓越的管理经验,受到了参加学习人员的高度评价。三期培训共有132家企业的300余人参加会议,超出计划的80%,满意度达100%。

  2018年,我们再次向工信部申请并获批机械行业“向企业送管理”专项工作,专项工作包括开展世界级制造系统研究,举办三场“向企业送管理”现场交流会。第一场交流活动明天将在安徽叉车(集团)有限公司举行,相信他们的成功经验一定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借鉴。另外两场培训活动计划明年在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届时希望大家抓住机会,踊跃参加。

  五是推进装备制造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工作。中机企协自2015年接受工信部装备司的委托,在装备制造业选派中青年技术骨干参加高端专备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申报和初审工作。2017-2018年度,共推荐申报个人271人,其中:高等院校20人、央企142人、地方国企103人、科研机构4人、民企2人。涉及机械、汽车、船舶、航天、航空等领域,65家企业。还组织了“基于模型的企业(MBE)建模与仿真培训班”基于智能制造的信息物理系统(CPS)开发与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设计与应用、基于先进制造的人工智能(AI)关键技术与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技术与应用等5个团组的集中学习。这项工作开展四年,企业总报名人数近千人。希望有需求的企业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机会。目前,我们也在争取能将发展好的民营企业纳入这项计划。

  为进一步了解高端人才需求和做好外派工作,中机企协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联合召开装备制造业中青年高端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工信部、国家外专局相关部门出席了座谈会, 23家中央企业、地方国企、行业组织分管培训工作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会议聚焦人才培养工作及问题,总结了四年来高端装备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听取了2019年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和国内培训计划的意见建议,交流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我们还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共同举办了“MES(制造执行系统)国际高端训练周”,邀请德国工业4.0的顶级专家专程来华进行培训,在吉利集团的支持下,结合吉利生产现场进行教学。德国专家对工业4.0的观点和对MES的深刻理解,国外教育方式的特点,吉利的信息化建设和精心安排,使参训学员受益匪浅,经测评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近100 %。协会还应一些地方协会的要求,组织专家参与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六是继续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为更好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一年多来,先后在广西柳州柳工国际工业园举办了“柳工杯”全国第三届工程机械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山东齐河齐鲁高新区举办“鲁班杯”全国首届电梯安装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北京举办了“北汽新能源杯”全国第五届汽车装调工(乘用车新能源)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最近,在广州市举办了“五羊杯”全国首届机动车检验工(车身修理)职业技能总决赛。这些大赛的举办,激发了广大职工崇尚技能、岗位成才的热情,为青年技能人才成长提供了绿色通道。还开展了以合理提高劳动效率的劳动定额标准贯标工作。

  二、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管理创新平台初见成效

  一是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初见成效。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协会工作转型取得成效。根据工信部领导关于支持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对企业创新发展有较好的典型意义;支持中机企协和迈迪网不断总结创新发展的经验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支持协会和行业一起制定互联应用标准,发布宣贯的指导性意见。在信软司、产业政策司等部门的具体指导支持下,我们从行业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出发,选择实用的工业互联网、软件开发、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大数据、管理咨询、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在协会的组织下,和协会会员单位中的行业组织、地方行业组织、行业骨干企业、院校、院所,共同构建了“中国制造工业互联应用服务平台(CMAP)”。

  目前,已基本形成协同、共享的生态平台,可帮助各类企业具体实施上云和基础改造项目,提供征信、风险防控系统,网上学习练兵系统; 两化融合智能化工厂实施系统; 战略对标系统;分布式能源管家系统等, 拓展了互联技术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应用。这些能力在行业企业不同程度得到应用实践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体现了CMAP服务平台的生命力。作为工业互联网应用的迈迪网注册在线应用工程师271.25万人,企业入网数量20.89万家,产品打码数量2028.17万个,设备入网1.8万台。平台功能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也受到很多地方和企业的关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平台资源的应用推广力度,尽快为行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首次完成CMAP(机械工业互联应用服务平台)社团标准。根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协会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资源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的精神,中机企协从2016年开始,开展了社团标准建设工作。在合力叉车、吉利汽车、杭汽集团、共享集团、一拖集团、上海电缆所等企业,以及广东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广西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单位的倾力参与支持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完成了四个标准制定。

  目前,《机械工业互联应用服务平台架构体系标准(T/CMAP001-2017)》,《通用物联码标准(T/CMAP002-2017)》,《零配件产品三维模型库》 第1部分: 机械产品三维模型共享规范,第2部分:数据库模式产品选型(T/CMAP003-2017)》,《基于机械工业互联应用服务平台的企业准入信用评价标准(T/CMAP004-2017)》等社团标准已经通过专家终审正式出版。

  三是开展企业上云和区域试点工作。根据工信部《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 在“企业上云”行动中,我们通过构建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平台,重点推动大企业开展数据集成应用、开放制造能力,构建协同制造体系和服务化转型;推动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知识普及,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业务系统云端迁移,不断满足整个制造供应链上的品质提升。

  今年,中机企协、高邮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四方合作机制,推动高邮市规上制造企业上云。计划用1-2年时间在高邮市有条件的制造企业正确导入制造业互联应用服务平台CMAP系统的内容与标准,对有条件的规模以上为企业实行全覆盖。对标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和江苏省推进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试点示范和企业上云4星级以上评价标准,培育20家深度应用成效突出的互联应用示范企业。目前,高邮市参加上云培训企业371家,培训人员400余人,按规范要求已实施程度不同上云的企业171家,年内达到200家。

  从实践看,中小企业由于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基础不一,认识上也不同,上云工作效果不同,进展不一,难以齐步走。要真正取得实效,还需要脚踏实地,加大培训和分类实施的服务力度,要重视发挥好应用效果突出企业的示范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在高邮的工作能够为区域、行业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取得成功经验,对推动行业中小企业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示范作用。这项工作受到了江苏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也有地方的领导对这样的推动方式表示关注和意愿。

  四是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在协同设计的作用,启动网上设计大赛。中机企协发起了“首届工业装备互联协同创新设计大赛(叉车专题赛)”。这项赛事是一项使优秀设计人才脱颖而出,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大型网上工业设计的竞赛活动,得到了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合肥市数据资源局、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工业车辆分会、安徽合力叉车集团的大力支持。

  这项大赛与其它工业设计大赛不同,主要是针对装备制造企业的设计人员和在迈迪云上注册的数以百万计的设计工程师、设计爱好者,共同参与的网上设计。由主办方通过中国机械工业互联应用服务平台(CMAP)为本次大赛提供资源和协同工作平台,由CMAP迈迪云和设计工具(设计宝、Inspire等)服务全过程的赛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实用性,设计成果要求来自于企业需求;具有共享性,统一组织提供设计资源和工作平台;具有开放性,没有特定的参赛人员和组织要求,可以个人参加,也可以自行组建虚拟团队。体现了工业设计+互联网的协同作用和万众创新的创造性。

  本届大赛以“中国制造•合力创造”为主题,旨在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先进IT、AI设计软件,聚合众多优秀设计工程师和设计专业人士及企业设计团队,在制造业互联应用服务的大平台上,在工业车辆(叉车)领域的创意设计和工程设计方面,创造崇尚设计科技、聚集设计智慧、创新设计方法、展示设计成果,突出设计岗位人才济济的时代氛围,大力推动“ 双创”和协同设计。目前,大赛筹备工作已经就绪,今天下午将正式启动。

  三、发挥协会平台作用,推动工作创新

  一是努力开创企业家办会的协会工作新局面。2018年初中机企协完成社团脱钩改革工作,改革明确提出了社会化、市场化和企业家办会的方向,如何使协会更具活力,必须认真实践探索如何整合优势企业、企业家的力量,共同推进行业的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驻会同志深入优势企业,与企业家进行深度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推进现代化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加深了企业家对协会的工作的认知,增加了企业、企业家对协会工作的认识和对协会工作的参与、支持力度。我们认为,优势企业参与既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也有益于促进企业本身的管理提升和转型发展。

  一年多来,优秀企业的示范作用,企业家的领军作用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东北工业集团、安徽合力集团、宁夏共享集团、吉利汽车等七届五次理事会新当选的副理事长单位,都是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积极参与并承担2017、2018 年协会接受工信部委托开展的向“机械行业送管理活动”,毫无保留地向大家介绍成功的管理经验、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承担了大量的会务工作,付出很多精力。为行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吉利汽车还协助我们举办了“MES(制造执行系统)国际高端训练周”培训活动。合力集团全面系统参与和支持协会开展的管理创新探索活动等。这些优秀企业、企业家的参与,给协会工作增添了动力,大大提升了协会工作的价值。在此,我要代表参与这些活动的企业和协会,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企业家积极参与,不断促进行业的管理创新,增强协会发展的生命力。

  二是探索构建新的工作平台。中机企协首次作为主办方参加主题是为“中国制造+互联网下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具有制造业“达沃斯”之称的第十五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论坛规模达1600人。论坛从精益管理到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动能转换;从打造精益企业到推进高质量发展;从精益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到政企共话产业升级,展示了中国制造业的管理与创新、发展与辉煌。

  中机企协参与论坛发起成立了“Top50圆桌组织”,汇集了国内外产业链上多个行业的代表性集团企业管理者、中小企业管理者、协会与机构专家等,以供应链发展、产业链升级、打造规模化经济为目标,提出真知灼见促进企业发展。在《政企共话产业升级》的专场对话。我们的团队和对话结合在江苏高邮的工作实践,如何构建有政府、行业、平台服务、企业为一体的,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发展的组织合作生态;构成一个有政府倡导、政策指导激励,行业平台资源合力发力,互联大数据应用研发+深度服务,企业转型落地实践的互联应用生态圈作了分享。受到与会者热议。

  爱波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推动精益管理,以极大的制造业情怀,精心组织论坛15载。论坛坚持以精益管理为基础,结合管理和技术发展的热点问题,不断创新,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得到一大批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认同和参与,充满生机与活力。这和中机企协的初衷完全一致,我们将持续合作,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将论坛打造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聚焦管理创新发展的不二盛会。

  三是探索管理创新的供给侧改革。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机械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推进管理创新的供给侧改革。开展了推动机械工业企业管理供给侧改革,做好新形势下管理需求侧研究,深入研究供给侧改革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参考先进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学习借鉴先进制造国家对企业供给需求的解决方案,提出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如何为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服务,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为更好地学习借鉴德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在国内建立以应用技术为主要方向的中德制造业应用技术创新中心。中机企协与工信部人才中心就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IPK所进行多轮交流磋商,达成初步共识。创新中心的主要合作内容:聚焦以管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工业互联网及平台建设,建设国内先进的具有示范效应的效率工厂,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工具等。

  四是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协会工作活力。中机企协第七届理事会任期届满,秘书处根据民政部要求和中机企协章程,开展了换届筹备的准备工作,提出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名单,修改中机企协章程和会费管理办法,起草中机企协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产生办法、第八届理事会推荐原则和名额等大量工作。

  为提升中机企协为会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了企业需求调研,梳理秘书处和专业委员会的业务,围绕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对标管理、能耗管理、精益管理、线上线下学习等方面,提出可为会员单位提供的免费增值服务项目,这项工作得到会员单位的响应,已在部分地区和企业落地实施。

  我们还注意努力提高企业对协会的参与度。一年多来,中机企协共发展会员20多家,涉及机械工业汽车、电工电器、工程机械、机床、农机、仪器仪表等9个行业,分布在北京、江苏、山东和广东等省市,新会员大多是民营企业,还有职业院校等。这些新会员单位的加入为协会工作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五是发挥服务会员的平台作用。作为交流载体,会刊《企业管理实践与思考》和《中国机械管理网》、《中国汽车界》及时报道行业发展和企业的资讯,增加会员单位报道、协会专业服务能力宣传和协会动态等内容。继续利用微信公众号持续宣传机械工业典型企业、典型人物、典型成果,受到企业的好评。

  根据会员单位需求,提供一些急需的、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如,为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广西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会员单位培训,选配师资进行班组长、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培训。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推荐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向国家专利局推荐企业申报专利先进单位等。

第二部分  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一是坚定四个意识,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促进行业发展。

  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实体经济和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指示,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制造业和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极为关心、极为重视,在视察装备制造企业和重大工程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考察三峡工程时强调,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在一重视察时指出并强调:国家要发展,制造业要发展,装备制造业是重中之重,是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党中央十分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制造业未来也要靠自己,提高发展质量很重要的就是改革创新。视察东北工业公司时强调:“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基,必须抓好创新、质量、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在徐工时指出: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特别要抓好创新驱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强调了发展重大装备、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了自主创新、改革创新,抓好创新、抓好质量、抓好管理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实现了迅猛发展,于2010年重回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的位置,并已连续多年保持这一地位。看到这一成绩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机械工业大而不强仍是不争的事实。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机械工业在自主创新能力、关键零部件生产、产业结构水平、在一流质量知名品牌、高端装备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国际产业链的分工地位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亟须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一定能使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变压力为动力,把挑战当做机遇,发奋图强,坚定实施工业强国战略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毫不懈怠的做好中机企协既定的各项工作。

  一要完成工信部委托的工作。明年上半年还要举办2场机械行业“向企业送管理”现场培训交流会。正在筹备交流会的主要内容是: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四个人人”为核心的全员质量绩效体验模式》;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的《服务化专业化转型及管理变革》。完成高端装备人才培养计划第五批外派任务。做好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合作的引智工作,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到中国举办培训专场培训。做好工信部装备司委托的“装备制造紧缺急需专门人才调查”工作等。

  二要持续推进机械工业企业管理进步示范工程。发挥兄弟协会、地方协会整体作用,组织更多企业参与到示范工程工作中,发现、总结、推广、宣传企业管理经验模式。根据行业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结合机械行业对标管理体系,修订完善企业管理示范工程评审办法,出台1-2个机械工业企业管理社团标准,以标准引领促进企业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提升生产、技术、营销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创新管理及生产经营模式。探索创新示范工程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评价指标和模型,运用互联网技术多维度、动态地对企业管理进行评估诊断。

  三要坚持抓好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抓好功能建设、标准化建设、自身建设,深化机械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形成全管理链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系统。加强对标管理系统、协同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企业征信管理系统、能耗管理体系和网上学习系统功能,强化落地服务。办好“首届工业装备互联协同创新设计大赛(叉车专题赛)”,探索形成系列赛事,培育、发现更多的设计人才。在高邮市完成规模以上“企业上云”工程试点工作,并加以总结推广。对已颁布的四个标准进行宣传推广,对需要制定的新标准立项。聚合更多的行业资源,参与应用服务平台的建设和使用。

  四要发挥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用。发挥机械工业互联应用服务平台的服务和引导功能,为中小企业聚焦主业、打造优势、以质取胜、规范经营、勇于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提供信息服务、管理培训、融资服务。继续抓好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试点平台地方工作站的培育和发展,从符合区域经济和行业特点出发制定精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探索行之有效有效的工作方法,为下一步的全面推广总结经验。

  五要继续推进新工作平台建设。加强CMAP平台与工信部人才中心、合肥市政府有关部门、安徽合力集团等合作,推动中德制造业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争取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尽快与弗劳恩霍夫研究院IPK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确定合作内容,早些落地。加强与爱波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参与办好第十六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共同促进论坛的升级和品牌提升。

  六要深入开展行业企业研究和企业咨询工作。坚持开展中国机械工业500强研究和发布活动;完成世界级先进制造系统研究;做好制造业高端技术人才需求和培养研究;做好企业资本运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咨询:宣传推广机械工业对标管理体系和开展企业战略对标咨询服务;推动企业运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管控的咨询服务等。

  三是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完成理事会换届工作。

  中机企协按照规定已经完成协会脱钩改革,协会要以此为契机,按照改革要求,建立适应改革要求的新的体制和机制。发挥协会的行业作用和组织功能,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加强协会业务平台建设,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专业优势和优秀企业的管理优势,聚集更多的力量服务行业和企业;加强秘书处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纪律上发挥领导、保障、监督作用。

  中机企协第七届理事会任职期已届满,因程序上的原因,提出延期,按照民政部要求和中机企协章程规定,确定2019年上半年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和协会负责人。换届工作内容和程序较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抓紧时间规范做好筹备工作。届时,还要全面总结七届理事会五年来的工作,根据民政部规定和行业实际修订协会章程,完成新一届理事会成员的确认和相关换届文件的准备工作。

  新一届的理事会将按照企业家办会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我们今天要表决通过中机企协下一届理事长候选人,将是本协会36年来第一次由企业家出任,在换届中,也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家进入中机企协的领导层。我们衷心的希望更多有远见、重视企业管理、善于思考和研究问题、有激情和行业责任意识的企业家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大家的智慧,共同推动机械行业管理进步这项惠及企业、惠及行业的社团工作。同时,也希望新一届理事会秘书处积极推动职业化、市场化的队伍建设。

  下个月,我们将迎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管理强则企业强也是机械工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要以改革开放的精神,通过管理创新,牢牢把握市场竞争主动权,积极推动管理供给侧改革,为促进机械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汇报,请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审议。

  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