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京津冀:破行政体制沉疴 借鉴海西一体化经验

字号:

2014-07-10来源:时代周报作者:傅明

  已于今年3月两会期间进行过人事调整的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 ),6月再次增任何立峰为副主任。至此,因医疗改革监管职能剥离而减员为10人的发改委副主任一职,再次将编制扩大到11人。

  据国家发改委的官方资料显示,何立峰调任发改委副主任后,应由原副主任刘铁男接任者吴新雄接管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和应该由原副主任杜鹰接任者林念修接棒的、包括京津冀一体化在内的区域经济协调、西部开发等工作,已一并交由何立峰接手主管。

  这也意味着,新一届政府力推的京津冀一体化将会打上何立峰的烙印。

  携厦门经验北上天津

  何立峰为政思路与风格可以从他之前的履历中管窥一二。自称客家人的何立峰祖籍广东省兴宁县,1955年2月出生于福建省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永定县凤城镇。

  官方公布的简历显示,何立峰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与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是系友。张高丽是于“文革”前考入厦门大学的最后一批学生,读的是计划统计专业,当过知青的何立峰,则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取者,读的是财政金融专业。

  从1984年7月参加工作起,何立峰在厦门工作近15年,从普通干部做起。1985年到1987年之间,何立峰经历了从厦门市财政局副局长到厦门市财政局局长的升迁;1993年到1995年间,何升任厦门市副市长兼市经委主任、厦门象屿保税区管委会主任。2005年从福州回到厦门主政,直至2009年调往天津。

  曾在厦门市建设规划系统挂职锻炼、2004年起任厦门市规划局长的赵燕菁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忆,何立峰在厦门的一项重要政绩是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

  据厦门市–政府的公开资料显示,该工程是一项以改善海洋环境、拓展城市空间、推动经济发展、加快农村改造、建设滨海新城区为目的的重大项目。按照规划,该工程涉及的陆域面积达11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91平方公里,规划岸线总长58.5公里。其中,拟建设的东海科技园、轻工电子工业集中区约共25平方公里。

  一位厦门市政府参与过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指挥工作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一规划的缘起,是厦门市政府2005年开展的海域清理工作。

  当时厦门市发现,无序的填海造地和围垦养殖让厦门境内近50平方公里的海域淤积现象严重。“淤泥久积不清,会破坏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此外,淤泥累积到一定程度,还会导致水动力减弱,造成港区、航道淤积加剧,影响船只航道的安全。”港口,也就是厦门港,可以说是厦门的生命力源头之一,厦门政府觉得事态严重,于是立即研究出了清理的方案。

  据厦门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指挥部资料显示,这项历时3年的清淤工作,共清理环东海域淤积约50平方公里,约占厦门海域总面积的56%。清淤总量约达2.2亿立方米,使厦门海域纳潮量增加约4400万立方米,水交换能力改善30%。被清理出来的2.2亿立方米淤积物,后来又被排除水分吹填入集美、同安、翔安三区间的洼地,用这种方法,环东海域共新造地24平方公里,整治完成后,集美、同安、翔安连成一片。

  对同时身为中国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国宝级规划专家的赵燕菁来说,厦门市的这个规划是他极少认同的作品之一。“他们这个项目不是粗暴地填海造地,也不是简单地在岛间粗糙连接,而是用白沙铺在海岸线上打造成人造沙滩,即达到了场平的作用,又增加了美感。这些沙滩与规划中的休闲泳场、游艇码头、红树林公园、旅游观光道路等休闲娱乐设施及商品房居住区、办公楼群、医院、学校、酒店等生活设施浑然一体,让人感觉不到人造的生硬,又为厦门打造了一处旅游风景。”赵燕菁这样介绍。

  与专家和政府相比,久在厦门生活的人更重视同安、集美、翔安三地连为一体后带来的便利。“这样相连后,再修了跨海大桥,就能修铁路了啊,我家世代住在厦门,到我大学毕业厦门才有铁路直接外出,以前出岛都要坐船”,每当福厦铁路的动车穿过集美、驶上跨海大桥,旅途中的时代周报记者总能听到厦门的年轻市民们如是主动介绍。

  广州铁路集团的一位副总经理也对时代周报记者坦承,正是由于这个规划在厦门的实现,当年的铁道部才考虑了沿海铁路的立项,使得厦门和深圳两大沿海经济特区间有了连接的铁路通道。

  在2009年5月离开福建北上天津前,何立峰在福建省除了担任过经济特区厦门市委书记外,还在泉州市和省会城市福州市当过市长、市委书记,也是福建省委常委。

  多位泉州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没有何立峰在泉州的大刀阔斧,就没有今天的大泉州。

  更多的福建省商界人士认为,何立峰在福建时倡导建设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积极推进的海峡西岸经济一体化的政见,广惠于福建,乃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厦门跟天津有相似之处,天津希望能够移植何立峰的厦门经验,所以下决心把何立峰要了过去。一位接近天津市政府决策层的人士如是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天津,何立峰成功推动了滨海新区的“十大改革”,包括行政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涉外体制改革等。其中行政体制改革涉及到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较早施行了集中审批制度。又促成了滨海新区行政区的成立,使得将原先的塘沽、汉沽、大港行政区合并为滨海新区行政区,完成了过去滨海新区从单纯经济区域向经济、行政区域合一的大区域转变。

  从经济发展层面,他设想提出了加快南港区域、临港经济区、核心城区、中心商务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旅游区、北塘经济区、西部区域、中心渔港经济区等建设的“十大战役”。“如果何书记的设想可以全部实现,将为滨海新区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可惜目前上述规划只得到了部分实施。”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如是介绍。

  何立峰政见不能全部实施的壁垒“可能还是来自于行政体制的沉疴,上海自贸区也遇上同样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学术研究中心秘书长张燕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何立峰任职期间的滨海新区,经济一直维持着高增长态势。2009、2010、2011年滨海新区的经济速度分别为23.5%、25.1%、23.8%,高于此前7年连续20%左右的增长速度。

  受命发改委前后

  今年2月26日,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召集京津冀三地负责人,专题过问已喊了30年、却收效甚微的京津冀一体化问题。在这次会见当中,习近平直截了当地表示,京津冀一体化是当前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要求三地,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习进平还强调,京津冀一体化中,交通一体化是基础,应先行。

  3月24日,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秘书林念修被任命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接手原来负责京津冀一体化事务的杜鹰,主理区域经济协调等工作。曾培炎可谓是从国家发改委走出的副总理,而林念修则是从1994年被调入国家发改委的前身国家计委担任曾培炎秘书,也算是国家发改委的老人了。“林念修到任国家发改委两个月后,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范恒山宣布,国家发改委已开始组织编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任务的京冀津区域协作一体化的规划。5月28日,范恒山还就此事件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铿锵其辞。其后有消息称,《京津冀协调发展区域规划方案》将于7月出台。

  很快,一些媒体传出京津冀一体化顺利推进的消息。受这些消息面利好影响,与京津冀一体化相关的股票开始连续飘红。

  然而,6月初,河北省一位主管财政工作的官员却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京津冀一体化进展仍不理想,河北省原来做的一系列与北京对接的规划几成泡影。

  北京与河北方面给时代周报记者的解释是,目前,北京与河北优先推进的交通一体化卡在工程经费以及日后运营收入等相关的财税如何计算等环节。

  这方面,天津市已有所松动,“必要的话可以考虑放弃这些小利益,以确保明年北京到天津市中心的城铁畅通”。天津市武青区的一位政府干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京津冀合作面临的难题还包括行政区划可能的变更而引发的拉锯式会谈。河北省一位政协官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讲述了京津冀三地在这方面卡壳的一个方案:河北保定的野三坡、廊坊地区的燕郊以及天津市的蓟县从行政区域上划给北京,但北京需要同时接收河北省的两个国家级贫困县。

  这实际上就是在行政体制方面存在的“两市一省”的格局形成的桎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为,京津冀合作乏力难推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在行政体制方面,另一个是在经济体制方面,即“分灶吃饭”的财税政策,激励各地区追求本区域发展而忽视相互间合作,产业对接存在的障碍和公共服务存在的落差使空间不平衡十分严重。

  6月底,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何立峰调任副主任,但对其工作重心说法寥寥。7月4日,国家发改委确认,何立峰履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将主抓包括京津冀一体化在内的区域经济协调工作。

  这大概与何立峰曾经执掌的滨海新区有关。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认为,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也是京津冀一体化中重要的一环。

  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何立峰的履新很可能会借鉴其此前在福建力推的“海西一体化”模式。

  海西一体化模式

  海西一体化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体化的简称。

  据《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定义,海西,是指海峡西岸,即台湾海峡的西岸。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海峡西岸经济综合体。

  它是通过借助加强闽台、闽港澳三地经济间的紧密合作,分别促使以福州、三明、莆田、南平、宁德的闽东北一翼和以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的大闽西南一翼的经济腾飞,进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紧密对接、联动,最终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何立峰在福建省任职时要求,在海西一体化进程中,福州市要起服务全省的带头示范效应,厦门经济特区则负责福建省内的龙头拉动作用,泉州则要作为充满活力的创业型城市的支撑。

  从海西一体化规划伊始,福建省的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福建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1759.64亿元,按人民币与美元6.1932的年平均汇率折算约为3513亿美元;去年台湾地区生产总值折算约为4822亿美元,福建省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台湾的72.9%。与2010年的50.8%、2011年的58.6%和2012年的65.8%相比,闽台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1年,该项一体化规划就已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发改委随后于2011年3月出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划定,海西一体化的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在国家发改委的这个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体化规划中,何立峰曾经主政过福州、厦门、泉州,再加上长三角的经济热地温州,和珠三角的新兴经济特区汕头将被当作龙头地区,被要求依托铁路、高速公路,由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带动沿线地区发展,以点带面的形成五个发展联动发展轴,即福州、宁德、南平、鹰潭、上饶一线发展轴、厦门、漳州、龙岩、赣州一线发展轴、泉州、莆田、三明、抚州一线发展轴、温州、丽水、衢州、上饶一线发展轴和汕头、潮州、揭阳、梅州、龙岩、赣州一线发展轴。

  国家发改委的《规划》要求,海西一体化区内各地要利用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积极推动海峡西岸沿海一线率先发展,形成南北两翼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桥头堡;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临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优化提升城市功能,推动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建成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海峡西岸城市群。

  同时《规划》还要求,尽快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空间开发格局,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形成厦门湾发展区、闽江口发展区、湄洲湾发展区、泉州湾发展区、环三都澳发展区、温州沿海发展区、粤东沿海发展区、闽粤赣互动发展区、闽浙赣互动发展区等九个集中发展区。

  这与中央对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期待相当吻合。

  据权威消息源透露,将要出台的《京津冀协调发展区域规划方案》,会借鉴海西一体化的经验,为京津冀各省市间设定联动及经济辐射方案。

  所不同的是,《京津冀协调发展区域规划方案》将更侧重于京津冀间的产业布局协调机制、承接产业职能机制等,比如承德、张家口定位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北京、天津、廊坊、唐山定位调整升级,石家庄、保定、沧州定位农业支持区,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定位发展海港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是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三大区域,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和资源将倾向于这三个地区。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章惠生建议:“一直以来河北省承载了京津的部分功能,比如河北北部地区为京津冀提供了生态屏保,河北东南部则承载了京南产业转移的功能,河北东部地区承载了全北京低收入务工者的房租梦,但河北的产业水平还非常低端,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优势,所以河北省需要大力地夯实自己的产业基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抱大腿式的委屈性发展,而应是错位发展,即北京没有什么,我河北有什么;即北京和河北都没有什么,我天津独自有,这样铁三角才能形成。”

  多位经济学家判断,何立峰履新后,很可能会借鉴当初在海西的做法,要首都北京担任服务全局的带头示范工作,滨海新区则作为实践行政与经济改革的前战阵地,而河北省则是这个一体化三角区的集约型产业聚焦地。

  孙久文认为,高层应该已经明白,京津冀一体化30年未成功的原因是缺少顶层设计与监管,各自为政搞不了一体化,只有自上而下地推进才能打破僵局。

  但是由于京津冀地区的特殊性,京津两市现任的市委书记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河北省长也是正部级,这次发改委以正部级副主任主管区域经济,显然可以更顺利地推进三地融合。

  厦门大学的多位经济学者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何立峰没有官本位思想,2009年4月他卸任福建省内职务调往天津前,他提出的希望,就是把海西经济区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加以重视。一个月后,国发〔2009〕24号文件《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若干意见》出台。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