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OA入口
 
  • 要闻 | 行业 | 锐评观察
  • 政策 | 市场 | 数据解析
  • 财经 | 产业 | 海外扫描
管理
  • 前沿 | 企 业 家
  • 经略 | 经理学堂
  • 实务 | 图说管理
风采
  • 企 业
  • 人 物
  • 500 强
精选
  • 创新成果
  • 研究报告
  • 案例分析
服务
  • 管理咨询 | 会 员
  • 发展规划 | 证 书
  • 资料下载 | 论 坛
企业管理
  • 前沿
  • 经略
  • 实务
  • 企业家
  • 经理学堂
  • 浪淘沙
  • 曝光镜
  • 图说管理
中国机械管理网 首页 > 中国机械管理网_报道行业 传播管理 > 企业管理 > 经理学堂 > CEO观点 > 格力电器董明珠: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要闻: 发改委:九大举措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新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何聚焦制造业我国出台四大举措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美为何对"中国制造"疑神疑鬼 港媒:只因伤自尊!部分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背后还有更重磅的五个字!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经理学堂
CEO观点
故事汇
期刊文萃
新书推荐
格力电器董明珠: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字号:大 中 小

2015-01-19来源:证券日报

  “格力电器一直把创新作为一件很大的事来做,创新最重要的是执行力、贯彻力,我们还是希望把这种创新落实在行为当中。”

  “人活着的意义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天下的人。我们要把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作为门槛,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最高标准。因为我们的创造给消费者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才是我们的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不断创新。全员创新,才能保证企业充满活力。”董明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不仅要掌握核心科技,格力还要不断创新。一如要求格力一样,董明珠对自己的要求同样严格。不知何时开始,外界已将格力与董明珠紧紧相连,格力的成长与力量,你总能在董明珠这个风趣而干练的女人身上感受到。

  1月9日,格力电器凭借“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建设”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二等奖,这是国家层面设立的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是对科技创新有着重大贡献的组织的认可和奖励,格力已第三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去年年底,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共同举办了“最受投资者尊重的上市公司评选活动”,作为中国企业中“不忘初心,在专业、创新道路上一直坚守着”的代表,格力电器入围了此次评选的名单,而这与在董明珠倡导的工业精神的带领下格力电器多年来坚持走专业化道路,受消费者青睐密不可分。

  格力何以多年行业老大的地位不可撼动,傲视同侪;格力又有着怎样的魅力,得到消费者认可,受到业界尊重和推崇。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走进家电行业的老大格力,走近这个支撑起庞大格力帝国的雷厉风行的女人。

  脚步不停 创新不止

  “我们正在研发不用电费的家用空调,这是一个创举。”董明珠说。在创新的道路上,格力一直没有停止脚步。

  “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这是格力自成立以来的座右铭。秉持“工业精神”的格力电器时刻不忘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摒弃商业投机,通过不断掌握核心科技,创造绿色环保的高科技产品,提升中国产业的全球影响力,改变人类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提及格力的创新体系,不得不从1994年说起。这是格力腾飞路上最关键的转折点,1994年格力销售人员集体哗变,董明珠临危受命,出任经营部部长。也就是在这一年,格力的营销体系开始变革。董明珠突破了固有的思维,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将企业命运系在业务员身上的局面彻底打破。1995年,格力空调产销量跃居全国首位,销售额翻了7倍,格力空调的销售没有一分钱的应收帐款。这一时期,格力电器还决定实施了“精品战略”,通过提出一系列的质量目标、建立一系列质量体系来锤炼企业的整体运营,以确保企业形象和产品质量领先于同行。

  1997年12月,格力电器进行了第二次营销变革,在湖北成立了由经销商共同参股的区域性销售公司,开创了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营销模式。格力“自建渠道”的营销模式也使企业“诚信”贯穿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目前,格力已拥有27家区域销售公司。

  同时,在国际化方面格力电器确立了“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国际化战略,加大自主品牌出口。2012年3月,格力代表“中国制造”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格力在国际市场大展拳脚,实现生产、销售的当地化,大大增强了格力电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管理体系上,格力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不断创新,致力于实现效率、产品和思想的“三个转型”,不断进行“双效”——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格力的管理聚焦于细节,从“一张纸一滴水抓起。”

  2012年5月,董明珠升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格力成为中国首家超过千亿的家电上市公司。至此,格力电器开始全面实施“自动化生产”战略。自格力冲进千亿阵营后,董明珠再发狠话:格力电器今后五年要年均增长200亿元,五年再造一个格力!不断给自己和格力提出更高要求。

  格力在科技上的创新,是董明珠最引以自豪的。格力电器一直锲而不舍地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空调研发中心,有7个技术研发部门和41个研究所,平均每天诞生8项专利。格力的科研投入不设上限,仅2014年,格力的研发投入亦远超40亿元。目前,格力电器拥有8000人的专业研发队伍,按一年研发费用40亿元计,平均每个人拿到的研发经费是50万元。

  2013年和2014年格力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及冷水机组先后被鉴定为“国际领先”。2015年,格力电器自主创新的工程体系获国家科技创新二等奖,这是格力四年内第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在创新方面,是让每一个人都有创新的意识。格力没有按百分比进行研发经费分配的概念,只要需要就投入。我们这么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创造了很多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

  最有价值的家电品牌

  从专业化到相关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大幕的拉开,一个新的挑战摆在了所有家电企业的面前,那就是如何更加快速地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然而这对于一直坚守创新的格力而言,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

  格力因追求创新受到各界人士好评,但不免也遭受质疑,有些人认为其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董明珠对此表示,“格力并不仅仅是以盈利为目的。我们最新的广告语是‘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在发生变化,我们制造业创造一些新的工具、新的产品,让人们生活变得更美好”。她认为,企业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但是没有盈利的企业发展将不可持续,这两者并不矛盾。“我一年要拿几十亿的投入用来研发,而格力的这些研发可以支撑格力100年的持续发展。”董明珠说道。

  对于接下来格力的发展方向,董明珠认为,要在专业基础上走多品牌发展道路。“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能因互联网的冲击就放弃线下,格力发展过程中要将走线上线下相结合。格力电器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多元化时代,格力已逐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电器,我们还要做智能家居,把产品全部智能化,不过目前还需一个整合期”。

  2014年,格力获评家电行业最具价值的品牌。评估采用收益现值法,主要根据企业最近3年的赢利水平来推测品牌未来可能带来的超额利润,再考虑行业特点、市场状态、品牌市场地位、品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加以修整,得出最终结果。数据显示,格力作为全球空调第一品牌,其科技实力、销售业绩和口碑影响均首屈一指,连续9年位居全球销售冠军,累计用户超过3亿,自2012年开始营业总额突破1000亿元。

  去年,格力中央空调以超过15%的市场占有率首次成为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的销售冠军。201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00.43亿元,净利润108.71亿元,纳税超过102.70亿元,是中国首家净利润、纳税双双超过百亿的家电企业。2014年上半年,格力中央空调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6.9%,销售额超过50亿元,成为上半年唯一一个50亿元以上的中央空调品牌。业内人士普通认为,格力完成2014年全年1400亿元的总营收目标没有悬念。

  正如董明珠所说,“我们目标是一定要实现的,我相信肯定能实现”。

  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挑战自我促发展

  对于董明珠而言,外界将焦点过度的集中在她对舆论热点的回应。比如美的的专利侵权,与小米雷军的10亿赌局等,对于这些她并不愿再过多提及。

  董明珠不想站在舆论的风口,但她的直爽却常常为外界捕获,舆论的双手有力地把她推向风口浪尖。打口水战不是董明珠的风格,正如多年来格力的坚持一样: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埋头做事,并且继续坚守。这才是董明珠一直追求的。

  “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你自己,你永远要挑战自己,让自己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这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跟别人打架打出来的,而是你跟自己挑战出来的。”董明珠表示。

延伸阅读
13.7K
收藏  打印  评论  关闭
图说管理
更多>>
  • 领导力也要因地制宜
  • 多元化与专业化之间的战略决择
  • 从诺基亚手机兴衰谈当今企业生存之道
  • 民企融资的十大误区
  • 领导者的强制权力
  • 老板身边为何“庸才”多?
  • '携手同行20年 中韩文化交流周'在韩国举行
阅读排行
  • 第九届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500强大会暨数字CEO圆桌论坛在京召开
图片报道
  • 发改委:督察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落实
  • 聚焦供给侧改革 重塑汽车产业新动力
  • 热点城市库存开始上升 开发商陷销售困局
  • 豪华车市场回暖 车企阶段性销量调整显成果

高端论坛

专题

      行业盛典:《中国机械500强》发布会
      • 行业先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动向
      • 行业视点:智能制造 驱动产业升级

      行业瞭望

      市场趋势

      相关产业

      • 王瑞祥主持召开中机联党委常委会 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研究部署有关工作
      • 中机联王瑞祥会长主持召开网上视频办公(扩大)会
      •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公开信:坚定信心 齐心协力 打赢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 中机联:关于共同做好疫情防控与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服务工作的通知
      • 2020年中机联专家委新春座谈会以通讯形式按时召开
      • 中机联倡议书:坚定信心 攻坚克难 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 凝心聚力,并肩作战,共同打赢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 新能源汽车有望占比25% 未来纯电动仍是核心方向
      • 1月汽车产销量继续滑坡 新能源车逆势增长
      • 高盛预测中国汽车销量下降 外媒:买车意愿降低
      • 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0万辆 同比增长近50%
      • 前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近倍
      • 行业需求旺盛 叉车销量持续火爆
      • 车市半年考交卷 多品牌经销商市场寒冬犹在
      • 一线城市车牌价回温,北京新能源车牌轮候人数或排到5年后
      • 1~10月乘用车销售1950万辆 SUV增速快
      • 中国VR产业潜力巨大 5G助推虚拟现实产业“回暖”
      • “双轮驱动”促太钢迈向高质量发展
      • 到2025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将 超2000亿元
      • 电商企业扎堆涌入上游生产端 大量代工厂寻求转型
      • 雷军晚三个月赢董明珠 网友:怪格力空调质量太好?
      • 彩电企业加速向超高清转型
      • 华为“突围”:4万多个5G基站已发往全球
      • 第一个5G手机通话拨通了!“全球双千兆第一区”在上海虹口区开通
      企业家更多>>
      • 李开复:中国传统企业弱是创业者的巨大优势
      • 曹德旺:一个特立独行的持戒行商者
      • 郭台铭的阿喀琉斯之踵

      企业报道

      前沿视点

      公司经略

      • 合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三一风机有望再度进入非洲 助力风电开拓新机遇
      • 中联重科:用“专业”与“精密”收获“幸福甜蜜”
      • 减税降费助力“瓦轴制造”开拓海外市场
      • 对话远东控股集团蒋锡培:企业创新要对标全球最好的企业
      • 谭旭光:中国重汽要迅速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 特变电工沈变公司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
      • 秦川集团:机器人减速器发展提速
      • 水皮杂谈:柳传志的遗憾在哪里?
      • 【资本运作】董明珠混改前夕“紧急”成立新公司
      • 众泰汽车、华泰汽车及力帆股份否认“破产”传闻
      • 长安汽车至暗时刻:第3次创业负重前行 扭亏取决福特
      • 任正非:华为是一个商业公司,不应该把华为的产品和政治挂钩
      • 市值蒸发近20亿元 视觉中国对“黑洞”力量一无所知
      • 【资本运作】厚朴投资被曝有意收购格力电器股份 一场股权抢夺战要开始了?
      • 格力集团拟转让格力电器部分股权 持股权18.22%或致控制权生变
      • 索尼手机断臂求生 谋求差异化突破
      • 联手朱骏 贾跃亭造车以退为进
      • 福特2021年将在中国车型中使用5G移动连接技术
      • 江铃遭福特"冷落":被迫转型 联手雷诺探路新能源车
      • 谭旭光“亮剑”重汽集团人事改革:64个部门负责人竞聘上岗
      • 外媒:鸿海重审美国建厂计划 或缩减规模甚至搁置
      • 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正式开工建设
      • 美的开启新一轮全球大整合:库卡、东芝更换掌门人
      新视界
      • 汉能想在屋顶上挣钱 靠谱吗?
      • 应对价格战和产能过剩 福特在华减产
      • 靠外国脸在华轻松求职日子一去不返
      • 张瑞敏:转型互联网企业的六个要素
       
       
      首页|网站介绍|本网服务|网站地图 | 兄弟网站|网站助手|机械刊物|友情链接|招贤纳士|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2013 ChinaJX.Com.Cn All Rights Rserved. 中国机械管理网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34982号-1
      中国机械管理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