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持續萎縮 美俄卡車市場增速放緩

字號:

2013-11-05來源:中國商用汽車新聞

  今年9月,美國卡車市場銷量近3年來首次出現下跌。而俄羅斯卡車產量也在8月的短暫增長后再次出現下降。受歐債危機及經濟衰退的影響,歐洲這一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需求持續萎縮,不僅使歐洲幾乎所有主流品牌汽車銷量大幅下跌,還影響到在歐美市場占比較大的美、俄汽車廠商。

  美俄卡車銷量下跌

  據Wards Auto數據顯示,美國9月中重型卡車銷量同比小幅下跌2.8%,至26548輛。這是美國卡車市場近3年來首次出現下跌,美國上一次卡車銷量同比下跌還是在2009年12月,當時重型卡車銷量下跌了13%。據悉,Class 6和Class 8兩個卡車類別9月交付量分別下跌27.9%和9.1%,成為美卡車市場當月總體下跌的罪魁禍首。

  在Class 8卡車類別中,西星跌幅高達31.3%,使得其母公司戴姆勒的銷量同比下跌4.9%,International的跌幅亦高達30%,而其他卡車制造商跌幅溫和,其中沃爾沃Mack卡車是惟一一個出現上漲的品牌,漲幅達47.1%。

  大部分卡車制造商兩位數的下跌導致了Class 6總體銷量下跌27.9%,其中福特下跌48.6%,International下跌36.6%,而日野則增長了46.5%。在Class 7卡車類別中,福特激增的110%及Freightliner攀升的55.7%,扺消了UD卡車和肯沃斯分別下跌的63.6%和33.1%。依靠福特、克萊斯勒及Freightliner在Class 5類別車型及五十鈴和International在Class 4類別車型的搶眼表現,這兩個卡車類別分別出現超過兩位數的增長幅度,分別增長36.2%及23.4%。

  盡管9月美國大型卡車市場出現下跌,但是美國今年前三季度中重型卡車的總銷量仍同比上漲19.5%,增長至259499輛。

  無獨有偶,根據俄羅斯國際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9月,俄羅斯卡車產量為1.9萬輛,同比下降14.6%。其中,俄羅斯最大的卡車制造商——卡瑪斯汽車9月卡車產量超過4100輛,2011年同期為4400輛,同比下降6.8%;而伊熱夫斯克汽車廠由于旗下伊日-27175面包車即將停產,9月產量僅為296輛,同比降幅高達41.3%;加里寧格勒阿夫多托爾汽車廠于9月初投產現代HD-78商用車,未達規模產量。

  俄羅斯卡車專家指出,俄國內卡車產量下降源于對俄羅斯入世的擔憂,和俄國內集體夏季休假也不無關聯。據悉,俄卡車產量在8月曾有小幅增長,9月再次下降,而在8月之前,俄羅斯卡車產量呈連續下降趨勢。

  雖然俄羅斯9月卡車產量下降幅度超過兩位數,但俄羅斯國內1∼9月卡車整體產量仍達到15.2萬輛,同比小幅增長1.4%,表明了俄羅斯卡車市場增速放緩的趨勢。卡瑪斯汽車產量走勢與此保持一致,1∼9月,其卡車、底盤以及組裝和維修汽車數量達3.94萬輛,同比增長19%。

  另據歐洲商業協會商用車制造商委員會數據顯示,2012年1∼9月,俄國內載重量為6∼16噸的中型卡車銷量同比增長11%,而載重超過16噸的重卡銷量則同比下降5%,MAN卡車、烏拉爾卡車及斯堪尼亞卡車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卡瑪斯汽車公司1∼9月在俄銷售1.86萬輛,同比增長6%。該委員會指出,舊車回收組裝計劃的實施導致了俄第三季度末的銷量增速漸緩,尤其是重卡市場,但年底前汽車銷量仍將樂觀。

  俄企謀求中俄合作 振興車市

  早在建國初期,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從工廠設計到工廠設備仿制吉爾汽車,從此開啟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新紀元。東風汽車也曾從前蘇聯引進了一系列汽車制造工廠並仿制前蘇聯卡車作為中國汽車的原型。時光荏苒,歷史變遷,中俄車企角色互換。現在,中國自主品牌東風汽車計劃最早在2013年開始在吉爾卡車廠組裝東風專用車,為振興俄羅斯卡車品牌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吉爾已有近90年生產卡車的歷史,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的卡車制造商,因巨額債務問題曾在2011年5∼9月停產,后在莫斯科政府援助下重新開工生產,避免了破產厄運。此次東風入主將掀開俄羅斯振興卡車工業的又一步。

  不過,東風聯手吉爾只是中俄車企合作的開始,東風還將借機與包括莫斯科地區制造商在內的俄羅斯本土生產商展開新型合作關系並已經與其中的潛在合作伙伴進行談判。

  俄羅斯汽車行業專家表示,此舉有望重振俄卡車制造商,也是莫斯科政府為實現今年早些時候定下的目標而努力的產物。莫斯科政府在今年5月明確尋找合伙人聯合經營吉爾汽車以生產相關的專用車產品。預計到2013年,吉爾汽車廠將生產出雷諾和現代的某型號產品。

  據了解,目前,吉爾汽車在俄羅斯卡車市場中占據第三位的份額,GAZ集團作為俄羅斯最大的汽車生產商,占據了47.3%的市場份額,俄羅斯重卡制造商KAMAZ集團則占據市場排名第二的份額。有俄羅斯經濟學家分析認為,俄羅斯卡車三巨頭之一的吉爾汽車聯合東風汽車生產東風專用車,是俄羅斯專用車企業又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將成為進一步振興俄羅斯專用車產業的一個契機。

  美企多管齊下挽救頹勢

  與俄羅斯卡車廠商重在挖掘自身生產潛力而尋求與中國卡車廠商合作不同,美國卡車廠商看重的則是規模日益龐大的中國卡車市場。美卡車制造商佩卡集團攜旗下DAF(達夫)全系3款車型——重型車CF、中型車LF、旗艦卡車XF系列以及兩款佩卡發動機,借北京國際車展平台尋求與中國本土車企合作,以更好地進入中國卡車市場。佩卡集團副總裁賽達瑞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卡車市場,高端卡車將成為中國卡車市場發展的方向,佩卡將繼續加快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尋求更多的合作伙伴。

  沃爾沃、戴姆勒等國際車企早已相繼與中國本土商用車企展開合作。作為國際車企的采購基地和零部件供應商,中國的重要性同樣不容忽視。據了解,佩卡集團在中國的采購業績增長迅速,從2010年的約6.2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11年的20億元人民幣。2012年,濱州渤海活塞順利通過美國商用車巨頭納威司達A級供應商審核評審並將為其供貨。

  鑒于用戶購買卡車不僅僅考慮車輛本身,售后服務的優劣也是重要參考標準之一。美國卡車制造商肯沃斯利用特定金融服務計劃推出了延長保修期的獎勵以刺激市場銷量的提高。通過佩卡財政資金購買全新肯沃斯Class 8級別重型卡車用于標準的高速公路運輸將獲得額外的價值6150美元(約合38390元人民幣)的2年/32萬公里保修期限。卡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肯沃斯利用佩卡金融延長保修期,解決用戶后顧之憂,對于刺激銷售無疑是很好的促銷方式。

  美國車企在提升燃燒效率上也下足工夫,以應對不斷升級的排放標準。美國各大車企大多選擇SCR技術以減少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及顆粒物排放,不少車企將SCR系統與柴油顆粒過濾器協作以實現更好的減排效果。

  但美國汽車專家表示,采用SCR技術,車企大多將負擔轉嫁給用戶,從而導致用戶負擔加大。而納威司達選擇EGR技術路線與其他技術相結合,使其在滿足排放要求的過程中能保持足夠的靈活性。

延伸閱讀
13.7K
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