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產業發布2015年過剩預警 六大行業過剩將加劇

字號:

2014-04-17來源:中國化工報作者:龐利萍

  本報訊(記者龐利萍)4月11日,中國石化聯合會在2014石化產業發展大會上發布了石化行業產能過剩預警報告。報告顯示,全行業出現普遍性產能過剩,傳統產業和部分新興產業產能過剩嚴重。未來兩年,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總體趨勢將進一步加劇。

  預警報告由石化聯合會牽頭組織,經過多次實地調研、專題研討而形成,目前已上報國務院及相關政府部門。石化聯合會副秘書長孫偉善表示,根據國際經驗,產能利用率保持在81%∼82%是衡量工業產能是否過剩的臨界點,高于85%表示產能不足,75%以下則表明產能嚴重過剩。對煉油、PTA、尿素、磷肥、甲醇、氯堿、純堿、電石、輪胎、氟化氫等傳統行業和有機硅甲基單體的產能過剩程度測度結果顯示,這些行業過剩程度十分嚴重,已嚴重影響了行業的盈利情況,如尿素行業2013年利潤率僅2.31%。

  目前,各行業仍有大量在建產能,預計今明兩年將陸續投產。報告預測,到2015年,煉油、尿素、磷肥、聚氯乙烯、純堿、電石等六大行業產能利用率將進一步下降,產能過剩更加嚴重;氟化氫行業產能利用率達到54%,比2013年有所提高,但仍處于極度過剩狀態;PTA、甲醇、燒堿產能利用率也有所提高,但產能過剩仍十分嚴重;有機硅甲基單體產能利用率有望提升到80%,市場供需矛盾基本緩解。

  孫偉善指出,經濟發展對投資過度依賴是造成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而結構性過剩是行業產能過剩的一個突出特點。以聚氯乙烯為例,盡管產能嚴重過剩,但國內產能以生產SG-3、SG-5和SG-7等通用型牌號為主,專門針對下游加工企業生產的專用樹脂較少,專用樹脂每年仍需進口近百萬噸。

  化解行業產能過剩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報告提出,政府應對產業進行科學規劃,嚴格行業準入,加快落后產能退出,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企業要加強自主創新,開拓國際市場,推進兼並重組;行業協會則要加強行業發展監測與預警,積極參與標準與規范的制修訂工作。

  據了解,石化聯合會將對已經過剩和即將過剩的石化行業進行持續跟蹤,不定期發布預警報告。

延伸閱讀
13.7K
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