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綱5月15日電(能源頻道 宋亞芬) 5月初,神華等大型煤企試探性將煤價上調5元/噸,這讓不少已不堪折磨的中小煤企看到煤炭市場回暖的希望。最新數據顯示,本月以來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價共上漲5元/噸。
然而,分析認為環渤海地區煤價並不能真實反映當下我國煤價的真實情況,而產地方面動力煤並沒有實現翻身,而在巨大的庫存壓力下,這種局部的反彈很可能也會成為“曇花一現”。
國內煤炭市場“產港背離”
秦皇島煤炭綱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14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于537元/噸,本報告期(5月7日至5月13日)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3元/噸。加上上期的2元漲幅,本月以來共上漲5元/噸。
然而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冬娜在接受中新綱能源頻道采訪時卻表示,環渤海動力煤價至多只能反映一個目前國內煤價的走勢,並不能真實反映整個國內煤炭市場的情況。
“因為我國的煤炭是北多南少,所以大量的煤炭都是在港口中轉。但由于現在的市場不是很好,現在在港口交易的基本都是沿海的大型貿易商,所以這種是小情況也只能反映沿海的一個動力煤市場情況,可能具有一定的導向性作用,卻不能代表整個中國煤炭行業的情況。”劉冬娜說。
劉冬娜還表示,現在實際國內煤炭行業已經出現一個“產港背離”的情況。港口煤價的市場行情的傳導效應正在消失。目前,雖然港口煤價反彈,但產地煤方面動力煤至多只是企穩的情況,而無湮煤還存在每噸20-50元的降幅。從出貨情況來看,各個品種都表現不佳,成交量萎縮,銷售承壓較大,煤炭市場依然沒有走出困境。
中宇資訊分析師高原則認為,港口煤價上漲幅度與神華五月上調的幅度達到了一致,可以看做是大型煤企月初的提價效應在沿海市場得到了充分的消化。但當前的市場形勢並不樂觀。
“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份全社會發電量為4250億千瓦時,同比上升4.4%,增速創10個月新低。其中4月份火力發電量同比增長2.0%;水力發電量為同比增長21%。水力發電的迅速提升對火電產生了較強的替代作用。而今年南方降水較往年偏多,預計5月水電增速將繼續維持較高水平,火電需求將繼續受到抑制。”高原補充說。
地方政府救市成效不樂觀
煤炭行業的低迷不僅使煤炭行業利潤大幅縮減,也給依賴這一行業而生的一些產業籠上了一層陰影。今年一季度,山西GDP僅為5.5%,位列全國倒數第三。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煤市的低迷深深影響了一些以煤為主要產業的地區人們的生活。一些煤企的員工因企業停產處于待業狀態。就連當地出租車司機也感嘆,以前每天能掙300~400元,如今只有200元的收入。
而煤礦企業的大規模停工也讓低迷的柴油市場雪上加霜。據隆眾石化綱分析師楊麗杰介紹,自從年前內蒙等地的煤礦停工之后, 多數煤礦至今未開工,多數東營調油商在內蒙設立了辦事處,由于今年需求一直未能提升,每月僅發貨3-5車柴油,較往年銷量大大降低,入不敷出,多數辦事處均已撤回。
為了挽救煤市危局,多各個地方政府推出了煤炭救市政策。近日,內蒙古經信委擬建立東部區煤炭銷售聯動機制,以積極應對煤炭市場下行壓力。而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官員也透露,山西省政府將于近期再出台17條煤炭救市政策。據中新綱能源頻道了解,目前山西晉城市已出台“煤炭十條”措施,嚴格涉煤收費壓,減經銷差價,暫停提取煤礦企業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証金(每噸l0元)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每噸5元),已提取的全部返還煤礦。不過業內對此並不樂觀。
高原表示:“目前煤炭供大于求局面仍然持續,經濟運行增速放緩,工業經濟疲軟對煤炭需求不振,煤價低位下煤企利潤大減,遭受重創。產煤大省再出政策利好,試圖挽救煤市頹勢,但在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仍無明顯改善情況下,政策利好也效果也將有限。市場經濟下,靠政策手段救市難有成效。近期煤炭行業頻頻發出減免政策,短期內煤企難以獲得利好。”
據高原介紹,今年南方降水較往年偏多,預計5月水電增速將繼續維持較高水平,火電需求將繼續受到抑制,港口庫存的持續增加也對煤價上漲形成壓力,后期沿海煤價再漲乏力。產地煤企以銷定產為主,對后市價格走勢並不看好,對價格調整也持謹慎態度,提價信心亦不足,不敢貿然逆勢上漲,近期整體以穩為主。在今年整體工業經濟不景氣的局面下,煤炭市場難以獨善其身,需求不振下,煤炭弱勢運行態勢仍將持續。
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以來,全國煤炭市場繼續呈現總量寬松、結構性過剩態勢,庫存仍居高不下。截至4月末全社會庫存已經連續29個月在3億噸以上。其中,煤炭企業庫存8600萬噸,重點發電企業存煤7220萬噸(可用21天)。在這種情況下,港口煤價的上漲很有可能會成為小區域的“曇花一現”。
(中新綱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