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行業調查:新能源破局關鍵

字號:

2014-06-25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作者:馬?? 趙春燕

  【編 者 按】新能源領域,素有“能源問題即是儲能問題”的共識,儲能也被稱為能源最后一公里。因此,早在2008年前后,在風電和光伏大熱時,一些企業、創投就把觸角伸向了儲能領域。今年以來,儲能新技術的不斷突破,特斯拉強勢進入,儲能似乎迎來新的機遇,但是,儲能技術流派眾多,成本高居不下,商用路途依然遙遠,為此,《每日經濟新聞》歷經數日調查,通過市場分析、行業把脈、公司案例、投資理念等多個維度反映儲能行業的現實困境與發展前景。

  《《《

  市 場

  化學儲能迎發展契機 市場規模達千億元

  每經記者 馬?? 趙春燕 發自北京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儲能這個詞或許比較陌生。簡單來說,儲能就是指將電能儲存起來,以備人們不時之需。如今儲能技術分類眾多,大致包括機械儲能、化學儲能和電磁儲能。其中,化學儲能因不受自然條件限制等原因備受市場關注。

  隨著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強勢崛起,以電池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化學儲能,成為解決新能源時間分布不均勻問題的重要選擇,由此化學儲能迎來了爆發式增長的機遇。

  在5月底舉行的第四屆北京國際儲能大會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真正影響未來能源大格局的就是儲能技術,一旦儲能技術能夠突破了,其他的都好解決,包括可再生的成本問題。”

  我國儲能產業尚處起步階段

  近年來,儲能產業發展速度較快。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項目庫不完全統計,全球儲能項目在電力系統的裝機總量已經從2008年的不足100MW發展到2013年10月的726.7MW(不包含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及儲熱),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到193%。

  從地域分布上看,據中國儲能綱統計數據顯示,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裝機規模,美國與日本仍然是最主要的儲能示范應用國家,分別占40%和39%的全球裝機容量份額。

  從技術分類上看,鈉硫電池的裝機比重最大,為46%;鋰離子電池則是應用領域最廣的儲能技術。從應用分類上看,儲能技術較多地應用于風電場、光伏電站及分布式發電和微綱領域。

  在我國,儲能產業現階段還沒有與儲能相關的政策體系和價格機制。

  對此,賽迪顧問投資戰略咨詢中心總經理吳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儲能應用的三個領域來看,首先,中國的家庭儲能市場還比較小,因為目前我國還沒有峰谷差價,並且民用電是不缺的;移動通信基站應該是最先能發展起來的,現在的4G建設是一個比較大的推動,今年的市場大約為10億元;第三塊是大型風光儲能,如分布式儲能和張北這樣的大型項目,但目前基本都處于示范過程。總體來看,儲能電池在光伏等領域很難在今明兩年有很大的爆發。

  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羅煥塔持類似觀點,“應該從中小型儲能開始,如分布式儲能、通信基站、家庭儲能等會先發展起來,由小到大,大型儲能還需要比較漫長的時間去培育。”

  電化學儲能前景廣闊

  李俊峰在上述儲能大會上表示,儲能技術的發展目前有兩個方面可以著重推廣。一是電動汽車,儲能電池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可能是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途徑;二是低成本大容量電源電池。國家電綱在華北進行了風光儲各種電池技術的測試,但現在看來遠遠不夠,可能還要考慮一些更可靠的,更安全的儲能技術。

  對于儲能電池的市場規模,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預測,2015~2020年,這一市場將達到2000億元。

  張天任認為,一方面,國家對分布式發電和微電綱扶持方向的明確,作為配套設施的儲能系統也有望迎來大發展。據悉,到2015年中國儲能電池產業規模將增至85億元,到2020年電力調平用儲能電池市場規模預期將達到200億美元。

  另一方面,我國新能源電能的發展也打開了儲能電池的發展空間。因為風能、光伏等電能不穩定,為把這些不穩定的電能送上電綱,需要先把這些不穩定的電池通過儲能電池儲存下來。

  從技術來看,以最受市場關注的電化學儲能為例,華泰証券研報顯示,據賽迪投資顧問機構預測,未來全球化學電池儲能市場價值將以26%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增長,從2012年的20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160億美元,約為1000億元人民幣。

  對于電化學儲能需求的放量,國泰君安的研報稱,預計此需求將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別達到187億元和497億元,鋰電儲能需求將在“十三五”期間快速增長,預計由2015年的32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22億元,主要驅動力為可再生能源並綱儲能。

延伸閱讀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