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環保紅線 節能減排倒逼鋼鐵業轉型

字號:

2014-07-15來源:中國工業報作者:宋斌斌

  本報記者 宋斌斌

  一面是微乎其微的盈利空間,一面是日益嚴苛的環保大勢,鋼鐵企業正面臨艱難的抉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表示,環保是鋼鐵行業必須要過的關,相關企業不能再等待觀望,一定要把節能減排的任務完成好,向社會交出滿意答卷。

  “環保事關民生,是不可逾越的紅線,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運,而節能減排也將成為倒逼行業轉型發展的有效手段。”張長富說。

  在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看來,國家實施節能減排的長期政策信號已經發出,企業必須做好相應的準備。以正在籌劃中的全國統一碳市場為例,屆時每家企業都將獲得一定的排放額度,不夠的部分要通過市場購買。在不久的將來,碳排放將真真切切地影響到所有企業的生存發展。

  環保“在路上”

  截至去年年末,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與2005年相比下降14.8%,較2009年金融危機初期下降3.8%,同時二氧化碳、湮粉塵排放量等主要指標也明顯下降。去年重點鋼鐵企業噸鋼取水量較2009年金融危機初期下降20.5%;噸鋼二氧化碳和湮粉塵排放量分別較2009年金融危機初期下降31%和32.8%。

  盡管如此,我國鋼鐵工業能耗和環保績效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目前德國蒂森鋼鐵公司噸鋼粉塵排放量為0.42千克,韓國浦項僅為0.14千克,均遠優于我國鋼鐵企業的相應指標。“十一五”期間,我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環保投資為25.21元,遠低于國際先進企業。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仍有部分落后產能未能按時淘汰,這部分產能建成時間早、設備老化、生產規模小,環保設施技術改造難度較大,造成了污染物排放嚴重。此外,湮粉塵無組織排放嚴重,燒結脫硫設施建設質量低劣、運營維護不規范、減排效果差,審批和檢測考核體系不健全等也制約了我國鋼鐵行業整體環保水平的提升。

  業內專家指出,目前我國鋼鐵企業節能減排的執行力度和持續性依然低于預期。以鋼鐵大省河北省為例,武安地區部分鋼鐵企業逐步復產,唐山地區部分企業確有減產但不夠嚴格,減產幅度還不到計劃的一半。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近年來我國噸鋼能耗持續下降,但截至今年4月份,僅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進度的59%。

  低碳時代來臨

  按照《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2015年底前再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500萬噸,煉鋼產能1500萬噸,4萬立方米的燒結機安裝脫硫設施。

  事實上,環保已經成為鋼鐵企業可持續發展不可跨越的紅線。環保部污防司綜合處副處長王曉密表示,環保部將組織對各地強化環保約束、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作開展督導檢查。

  “將嚴格開展違規項目環保認定和備案,對不符合有關認定條件的在建違規項目一律停建,而對于整改的項目仍不能符合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特別排放限值等有關規定的,不予備案,並按規定予以淘汰。”王曉密表示,對隱瞞不報、弄虛作假的在建違規項目和建成違規項目,將不予以環保認定和備案。對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作中環保約束不力、問題突出的地區,將采取區域限批措施。

  在李新創看來,未來我國節能減排仍將面臨諸多挑戰,例如,能源需求壓力巨大,能源供給制約較多,能源生產和消費對生態環境損害嚴重,能源技術水平總體仍然落后等等。

  “未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緊迫性越來越強,約束性也將越來越強,治理措施也將從單純政治、政策層面轉向更多依靠經濟手段和市場手段,並且與經濟、能源、環境保護、資源開發緊密結合。”李新創表示,全國統一碳市場正在籌劃中,每個企業將獲得一定配額,排放額度不夠的要從市場上去購買,碳排放也將切實影響每一個企業的經濟效益。

  據了解,目前我國低碳試點省市總數已達42個,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7個省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

  倒逼企業轉型

  更為嚴峻的是,在鋼鐵行業進入“深冬”的背景下,鋼鐵行業效益水平長期徘徊不前,鋼鐵企業掙扎在虧損邊緣。而產能過剩、成本高企等是導致鋼鐵行業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

  “面對行業發展的嚴峻形勢和不斷增大的環境保護壓力,嚴格能源環保標準和總量限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將是未來破解行業產能過剩困境的重要途徑,節能減排將成為倒逼行業轉型發展的有效手段。”張長富認為。

  今年以來,環保部先后出台了《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關于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6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部署了大氣污染防治10條措施,明確提出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提前一年完成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並將用法律、標準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未來鋼鐵企業既面臨著環保壓力日益增大的挑戰,也面臨著政策倒逼轉型帶來的機遇,鋼鐵企業要持之以恆,果斷決策,加大資金、技術、管理和研發投入,采用先進適用、成熟有效的技術裝備,攻克節能減排的瓶頸和難點。”張長富表示,此外,作為節能環保的專業公司則要思考如何幫助鋼鐵企業做好節能減排工作,這是雙方共同面臨的巨大挑戰。

  ?相關報道

  發改委:“鐵規鐵腕”推進節能減排

  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呂文斌在日前舉行的2014第五屆節能減排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已經培育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節能環保產業,“十二五”后三年通過增強技術能力可拉動投資需求3.66萬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呂文斌稱,當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正在興起,許多國家紛紛提出“綠色新政”。通過近幾年的共同努力,盡管中國初步扭轉了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能耗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不利局面,但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例如認識不到位、部分指標完成進度落后、發展方式依然粗放、環境質量狀況不容樂觀、政策機制不完善、基礎工作薄弱等。

  為突破上述瓶頸制約,呂文斌表示,我國要把節能減排作為向環境污染和低效浪費宣戰的有利武器,堅持用“鐵規”、“鐵腕”推進節能減排的總體思路,主要通過結構調整減排、工程減排和強化管理減排三個路徑,淘汰落后產能、遏制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

  呂文斌同時指出,我國推進節能減排需要格外關注1.6萬家重點用能單位,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以及進度滯后、排放量較大的重點地區等。

  呂文斌強調,今后我國將重點發揮市場化節能機制的積極作用,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加強節能發電調度和電力需求側管理,建立碳排放權、節能量和排污權交易試點,完善能效標識和節能產品認証,同時引入環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等,力爭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 (宋斌斌)

延伸閱讀
13.7K
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