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工業產銷快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汽車產銷雙雙突破1100萬輛,產銷量分別為1178.34萬輛和1168.3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0%和8.36%,增幅分別較上年同期回落3.23個和3.98個百分點,汽車產銷整體在高位盤整。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為970.855萬輛和963.3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1%和11.2%;商用車產銷分別為207.49萬輛和204.9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0.6%和3.2%。
優勢進一步向領先者靠攏
車用發動機市場方面,2014年6月份,統計在內的61家車用發動機企業生產、銷售發動機分別為165.53萬台和173.14萬台,比5月份環比分別減少7.36%和3.20%,比2013年上半年同期則分別增長7.96%和12.32%。盡管6月當月產銷量有所下降,但產銷均超過165萬台,說明市場依然處于較為強勢的高位狀態。就1~6月累計看,車用發動機產銷分別為1065.63萬台和1077.87萬台,同比分別增長7.96%和12.32%,生產增幅不如上一年度,但銷售增幅大于上一年度,也由此說明了整體市場仍屬于較為強勢階段。
就生產量統計,2014年上半年,總計61家車用發動機企業中,一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眾動力總成、上海通用東岳動力總成、重慶長安、北京現代、神龍、東風日產乘用車、長城汽車股份、廣西玉柴、沈陽航天三菱、濰柴控股集團、上海大眾、東風本田發動機和柳州五菱柳機,位居累計生產量排序的前15名。與上一年度的前15名相比,吉利控股和全柴跌出,沈陽航天三菱和東風本田發動機進入。同時,上海大眾動力總成、北京現代、神龍、沈陽航天三菱、東風本田發動機的名次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而上海通用東岳動力總成、東風日產乘用車、廣西玉柴、柳州五菱柳機、濰柴控股集團、上海大眾的排名則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其中,神龍由上一年度同期排位第13名上升到目前的第7名,反映出法系車今年以來的旺銷和追趕勁頭。此外,上一年度一直位列前15名的奇瑞,今年上半年只位居第24位,加上吉利控股也跌出前15名,自主品牌乘用車的發動機產銷量由于其整車市場的連連滑落,目前在前15名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只剩下重慶長安、長城汽車股份和柳州五菱柳機。
從生產規模看,2014年上半年月平均生產量達1萬台以上的企業數為42家,比上年同期減少1家;月平均生產量達2萬台以上的企業數有3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家;月平均生產量達3萬台以上的企業數有22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家;月平均生產量達4萬台以上的企業數有15家,與上年同期持平;月平均生產量達5萬台以上的企業數有8家,比上年同期減少1家。從這幾組數據觀察,盡管上半年車用發動機整體產銷累計分別增長7.96%和12.32%,但主要發動機企業中由于乘用與商用的不平衡,前7名企業的半年同比累計增幅都較高,使得今年上半年從一定量級的企業數上並不能完全看清整個行業的結構與態勢,還須進一步觀察生產集中度才能得出更多的結論。
生產集中度方面,生產量前5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32.67%,這一數值比上年同期提升4.02個百分點;前12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53.67%,這一數值比上年同期提升2.13個百分點。可以看出,在一年較為溫和的擴張之后,無論前5名還是前12名的生產集中度在去年同期小幅攀升的情況下,今年繼續有較大幅度增長,整體市場的資源更加集中在大型優勢企業一方,在部分城市陸續出台限行限購措施后,市場領先者不僅未受到損失,反而從中受益。
柴油機差強人意
車用柴油機方面,2014年6月當月,納入統計的22家柴油機企業分別完成19.40萬台和22.29萬台產銷量,環比分別大幅下降25.29%和22.00%,同比也分別大幅下降22.40%和17.28%。與上年同期相比,6月單月柴油機市場可以用慘淡來形容。柴油機上半年累計產銷量分別為186.08萬台和188.68萬台,同比分別小幅增長0.37%和1.04%。具體來看,柴油機企業中上半年月平均生產量超過1萬台的企業為9家,比上年同期減少1家。柴油機生產企業這一指標已連續兩年減少,說明柴油機市場整體依然沒有走出低谷。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前12家柴油機企業進行生產量排序,則這一序列是:廣西玉柴、濰柴控股集團、一汽集團、安徽全柴、江西江鈴、昆明雲內、東風汽車股份、北汽福田、山東華源萊動、中國重汽、東風朝柴和長城汽車股份。與上年同期相比,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是中國重汽由于今年上半年表現優異,從上年同期排名第12位上升至第10位,其他企業排位變化則均在1個位置以內。
在柴油機企業中,今年上半年月平均單月生產較大(5000台以上)的15家企業中累計同比增長率達兩位數以上的企業有5家,分別是安徽江淮(40.83%)、東風商用車(33.21%)、北汽福田(22.17%)、江西江鈴(15.46%)和中國重汽(15.28%);累計同比下降達兩位數以上的企業有3家,分別是東風朝柴(-22.28%)、安徽全柴(-13.913%)和山東華源萊動(-10.60%),其他累計同比仍處于負增長的企業還有廣西玉柴、濰柴控股集團和長城汽車股份。
汽油機繼續快跑
車用汽油機方面,6月當月,納入統計的46家汽油機企業分別完成145.80萬台和150.55萬台的產銷量,環比分別下降4.27%和增長0.40%,同比則分別增長14.06%和18.88%;汽油機上半年累計產銷量分別為887.54萬台和887.04萬台,同比分別增長14.06%和18.88%。今年車用汽油機市場比上一年度同期仍然有2位數的產銷增幅,說明整體乘用車市場仍然處于快速發展之中。
在汽油機企業中,今年上半年平均單月生產量較大的32家企業(1萬台以上)中累計同比增長較大(累計增幅達20%以上)的企業有:一汽豐田(長春)發動機(88.97%)、長安福特(84.31%)、華晨寶馬(39.82%)、東風本田發動機(34.32%)、上海大眾動力總成(33.99%)、神龍(32.29%)、上海通用東岳動力總成(27.29%)、南汽集團(23.34%)、沈陽航天三菱發動機(21.41%)和一汽轎車(20.57%);累計同比降幅較大(達15%以上)的企業是:吉利控股(-36.50%)、安徽江淮(-24.38%)、比亞迪(-23.51%)、奇瑞(-20.59%)、綿陽新光華晨(-17.97%)、柳州五菱柳機(-17.32%)和長安鈴木(-16.63%)。從降幅較多的企業中發現,以往的自主品牌乘用車三大企業——奇瑞、吉利、比亞迪均在其中,由此也能說明當前自主品牌乘用車經營的慘淡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