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整機龍頭企業金風科技8月22日發布的半年報中,一組超預期的業績數據顯示,風電行業在經歷了一年多的低迷期之后,已經開始回暖。
同一天,國家能源局公布的《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中,涉及海上風電項目達44個之多,預計裝機容量達10吉瓦。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國家在開發建設海上風電項目上“相當給力”,海上風電憑借著無環境污染、運行成本低、不占國土資源且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有望成為未來風電行業發展的亮點。
產業鏈步入穩定增長新階段
隨著風電行業半年報收官,風電上市企業喜報頻傳。截至目前,在已經披露半年報的風電企業中,金風科技、川潤股份(002272,股吧)、吉鑫科技(601218,股吧)、華儀電氣(600290,股吧)、湘電股份(600416,股吧)、長城電工(600192,股吧)、通裕重工(300185,股吧)、天順風能(002531,股吧)等多家公司因風能業務的增長而業績大增。
其中,風電整機龍頭企業金風科技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4.71億元,同比增長37.7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1億元,同比增長256.80%;折合基本股0.12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6.69%。公司還預計,前三季度將實現凈利潤11.28億元至12.22億元,同比增長500%∼550%。
而同樣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有華儀電氣,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29億元,同比增長52.6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7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508.26%。對于業績的大增,公司表示風電收入高速增長功不可沒。數據顯示,上半年其風電業務同比增長104.98%,收入達3.36億元。
不僅整機制造商業績喜人,風電回暖也傳導到產業鏈上游,風電部件制造商業績也大幅好轉,國內主要風電鑄件廠、葉片廠和齒輪箱廠的業績都表現優異,並且下半年裝機高峰期的到來將帶動風電行業的整體情況持續向好。其中,風電輪轂鑄件制造商吉鑫科技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505.06%。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在行業回暖和上綱電價2015年下調的預期下,2014年全年新增風電裝機有望超過20吉瓦。
此前6月23日,在京召開的全國“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指出,要在資源豐富的地區大力建設大型風電基地,到2020年,風電裝機要達到2億千瓦以上,讓風電價格與煤電上綱電價相當。可見風電行業裝機在未來的前景相當樂觀。
此外,截至2013年末,全國發電裝機總量達12.47億千瓦。其中,水電裝機2.8億千瓦,火電8.6億千瓦,核電1461萬千瓦,並綱風電7548萬千瓦,並綱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1479萬千瓦。相對于國家對電力行業目標市場的裝機規劃,風電市場還有很大的空缺亟待填補。而風電產業鏈持續升溫,企業訂單穩步增長,已然成了行業發展的新契機。
政策扶持風從海上來
“國家電綱從幾年前就開始關注並著手風電並綱檢測和風電優先調度工作來確保風電配套電綱的規劃與建設了。”一位在國家電綱的從業人員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透露。
該人員還表示:“由于陸上風力間歇性大,季節性、地域性等限制,陸上風電設備占地面積廣,設備使用壽命有限,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陸上風電的發展。不過,海上風電具有資源豐富,發電利用小時數高,不占用地、不消耗水資源等特點,將是未來風電重點發展的方向。”
業內人士指出,海上風電憑借著無環境污染、運行成本低、不占國土資源且可持續發展的優勢,迅速成為風電行業的一匹“黑馬”。
8月22日,國家能源局公布的《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中,涉及44 個海上風電項目。國家開始力推海上風電項目,預計2016年將達10吉瓦裝機容量。隨后,8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新開工建設一批風電、水電、光伏發電及沿海核電項目。
業內人士指出,國家在開發建設海上風電項目上“相當給力”,海上風電裝機有市場、有保障。如果這一裝機容量全部建成,將大大超過業界的預期。
據記者了解,目前全國只有江蘇如東、福建莆田等少量地區試水海上風電,京津冀在該領域尚處在起步階段。在建的河北唐山灣海上風電項目目前已進入籌備階段,三個項目分布在樂亭月坨島、京唐港和灤南,擬安裝300台單機容量為4兆瓦的風電機組,合計總裝機量達1200兆瓦,預計明年一月將率先在月坨島進行試樁,2017年初全部並入京津冀電綱供電。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出台的《關于海上風電上綱電價政策的通知》中,規定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綱電價為每千瓦時(1千瓦時合1度)0.85元,潮間帶風電項目則為每千瓦時0.75元。也就是說,一度電定價0.85元,如果用戶交0.5元電費,政府會向發電企業補貼0.35元。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這個電價政策被業界視為海上風電破冰的重要節點,對于企業來講,這個定價基本可以和成本“扯平”。
如今,中國風電已進入穩步發展的轉型時期,不斷吹來的海風將變成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給飽受霧霾困擾的中國帶來一場“綠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