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鋼鐵流通業PMI(采購經理指數)環比微升。2014年10月份,鋼鐵流通業PMI指數為47.8%,環比微升0.6個百分點。從各分項指數看,銷售量指數為46.6%,比9月份增加了2.1個百分點;總訂單指數為46.0%,增加了2.2個百分點;采購意願指數為46.2%,降低了0.4個百分點。數據顯示,鋼鐵流通市場活躍度和下游需求略有好轉,但多數鋼貿企業采購需求沒有增加。其中,32.7%的企業采購意願下降,65.2%的企業采購意願持平,說明鋼貿商對后期市場預期偏弱。
鋼廠出廠價格下調仍是主流。由于汽車用鋼訂單不及預期,寶鋼本次熱軋卷板價格政策繼續下調100元/噸。隨后,其他主要鋼企(如武鋼、河北鋼鐵、鞍鋼、本鋼等)出廠價也平盤開出,一方面使得后期成本支撐尚可,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另一方面則同近期鋼市情況表現相一致,后期因受到貨成本高的支撐,價格下行空間將減小。
資金面壓力依然較大。由于行業不斷累積的信用風險和資金風險,貿易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與此同時,民間借貸也越來越困難。貿易企業一方面不得不降低成本或盡量收回原有資金以確保資金流正常;另一方面為極力避免風險,對下游用戶的審查更加嚴格,或者增加事前預評估等措施,確保不發生貿易詐騙或貨款不能追回等情況。
一些經營者認為,在10月底之前整個金屬制品用鋼市場還不能完全擺脫日前的疲軟運行態勢,但年內的行情或許會轉好。月底來臨,貿易商和下游終端用戶都面臨資金緊缺的壓力,不排除一些鋼貿公司為籌集資金而降價銷售,回籠貨款,遏制價格的反彈。此外,下游終端用戶也受到資金緊缺的壓力,特別是一些中小型金屬制品企業,資金矛盾更加突出,給生產帶來影響,冷鐓鋼等鋼材需求也隨之減少。經營者認為,月底過后,隨著資金緊缺矛盾的緩解,加上第四季度國內經濟發展勢頭轉好,金屬制品市場回暖,將帶動金屬制品用鋼市場需求。
目前,影響金屬制品用鋼市場的利好和利空因素依然存在,具體體現在:
一是下游終端有效需求釋放,支撐金屬制品用鋼市場趨穩向好運行。近期,各地貫徹實施穩增長政策和措施,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密集開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最近一周內連續批復11個重大工程項目,重點投資于中西部地區的鐵路、機場工程等。再有,鐵路建設加快,今年鐵路投資的總體規模有望進一步上調至萬億元,超過2010年8427億元投資最高紀錄。這些“鐵公基”項目的投建,無疑將拉動金屬制品用鋼的需求。
二是鋼廠產品結構調整,產能向建築鋼材傾斜,拉絲材生產量減少。進入10月份之后,螺紋鋼等建築鋼材市場出現一波快速上漲行情,漲幅普遍在100元~200元/噸,鋼廠銷售量增長、出廠價格上調,刺激鋼廠將生產計劃向建築鋼材傾斜,而拉絲材、冷鐓鋼的產量減少,有利于緩解金屬制品用鋼市場的供需矛盾。
此外,隨著鋼廠檢修增多,減產、限產,后期投放市場的資源的增幅將回落。最近一些鋼廠集中在9月份和10月份檢修,有的鋼廠已經明確將原本定在11月~12月份的高爐檢修計劃提前至10月份進行。因此在11月份,投放市場的鋼材有望進一步減少,這對于金屬制品用鋼市場而言,也是一大利好。
三是鋼廠出口勢頭強勁,適當上調出廠價格。據經營者從鋼廠獲得的信息,近來鋼廠的拉絲材出口形勢較好,減少了對鋼貿商的供應量。如有家鋼廠對本地貿易商的拉絲材發貨量基本減量至正常水平的60%左右。鋼貿商擁有的資源普遍不充裕,銷售壓力相對偏小,對后期拉絲材市場表示看好,價格有望反彈。
近期,鋼廠的出廠價格和結算價格政策一改前期的下跌態勢,如有家鋼鐵企業出台最新的結算價格政策,其中Q195價格上漲50元/噸,Q195LD價格上漲50元/噸,35K、ML08AL價格上漲50元/噸,22A價格上漲50元/噸,硬線價格上漲50元/噸,這預示著鋼廠對后市行情看好。同時,鋼廠的出廠價格上調,鋼貿商采購成本提高,將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現貨市場價格的下跌。
四是期貨市場和電子盤行情的震蕩波動,影響金屬制品用鋼市場行情。隨著資本市場的波動,鋼材的期貨市場和電子市場行情震蕩波動。最近,鋼坯、螺紋鋼期貨等價格均有較大幅度的下跌,波及金屬制品用鋼市場,估計后期這種狀況還將出現,成為影響鋼市的不確定因素。
從上述這些因素來看,對于年內金屬制品行業和金屬制品用鋼市場而言,似乎利好因素大于利空因素,因此經營者看好第四季度的金屬制品用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