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億市場空間待挖掘
3D打印的市場究竟有多大?
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約40億美元,相比2012年幾乎翻番。申銀萬國研報稱,未來3D打印在制造業中占比將達到2%。
羅軍預計,從最近幾年的市場發展來看,3D打印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至少可以保持40%以上的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3D打印應用出現兩極化:一是應用在3D人像、小物件等材料成本低、技術工藝粗糙的產品;一是應用在航空航天等高精度、高質量的產品。
相比之下,國外的應用比較全面,如消費品及電子、汽車、生物醫療、航空航天、軍事、機械制造都有應用。“技術特點決定了3D打印非常適合小批量定制化的產品、復雜的產品加工,或者產品研發階段原型的制造,未來在這些領域將得到全面應用”。葉啟東指出。
“從3D打印在工業、生物醫學、文化創意等領域潛在的市場來看,國內至少蘊藏著數千億元的市場空間”。羅軍補充道。
據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數據顯示,未來幾年,中國3D打印市場每年將至少以一倍以上的速度成長。
國際研究顧問機構Gartner發布的最新預測指出,2015年全球3D打印機出貨量將達21.735萬台,高于2014年的10.8151萬台,2015年到2018年期間,3D打印機出貨量每年皆呈倍增,預計到2018年將超過230萬台。
Gartner研究副總裁PeteBasiliere表示,3D打印機市場正處于轉折點,自30年前3D打印機發明以來,單位出貨量每年增長率都在個位數到十位數之間的低檔,但2015年起即可望大幅增加,主要推升力道包括價格逐步低廉、性能穩步提升,且在全球各地都買得到。
而國內相關政策的出台也讓這個新興行業備受矚目。今年9月25日,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陜西渭南市舉辦的“3D打印與生物醫療器械產業化推進會”上透露,工信部正在牽頭制訂《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 (2014~2016年)》(以下簡稱《推進計劃》),《推進計劃》由工信部、衛計委、國家食藥監總局和科技部等聯合制定,征求意見稿已經完成,有望年內出台,這將是國內首部3D打印產業規劃。
羅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從頂層設計入手來戰略規劃、扶持和培育3D打印技術,將有利于3D打印技術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葉啟東認為,目前國外3D打印企業的毛利率平均為44%,比國內激光企業低功率激光加工設備38%的毛利率還要高,而隨著3D打印的普及,國內3D打印企業的營業收入將大幅增長,同時由于出貨量增加,企業生產逐漸具有規模效應,屆時企業的管理、銷售和研發等運營費用將下降,3D打印業務能為公司貢獻穩定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