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行業入寒冬:價格戰慘烈企業庫存超正常值50%

字號:

2014-12-19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案例一

  風神股份海外營收有望超國內資產重組或提速

  每經實習記者 歐陽凱 發自深圳

  風神股份(600469,SH)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0.19億元,同比去年減少了7.7%;凈利潤為3.0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91%。

  風神股份董秘辦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輪胎行業非常低迷,營業收入的下滑主要源于原材料橡膠價格下降厲害,相比之下,海外收入則不斷創新高,預計今年的海外收入會再次增長,未來不排除對外擴張等一系列有利于上市公司發展的戰略舉措。

  海外收入占比達44.3%

  半年報顯示,風神股份營業收入為39.73億元,同比上年減少6.49%。其中,國內收入為22.13億元,同比上年減少18.79%;國外收入達17.60億元,同比上年增加15.5%,占營業收入比重達44.3%,風神股份的出口創匯、海外市場主要產品銷量均再創歷史新高。

  尚普咨詢分析師周玉芳表示,受國內輪胎行業不景氣的影響,風神股份今年國內營業收入可能增長緩慢甚至繼續下降,而國際市場需求在增長,未來國外營業收入有望“逆襲”超過國內。

  風神股份董秘辦人士介紹,目前公司海外市場銷售分布在14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最大的市場集中在歐盟,“產品在歐盟特別受歡迎,也是國內出口輪胎品牌價格最高的,原來我們出口的輪胎還占到德國市場份額的7%,在整個歐洲大陸上,風神輪胎占據了3%的市場份額”。

  周玉芳表示,這主要得益于國際市場的新增需求以及風神股份在品牌上的大量投入。

  風神股份董秘韓法強表示,公司走出去主要是以產品出口到國外銷售為主,“這個銷售和其他不一樣,我們是以自主品牌出去的”。

  早在去年,風神股份便對外宣布擬在歐洲、美國設立銷售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是世界第二大輪胎市場,但同時也是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市場,輪胎受到種種“限制”,諸如REACH(《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輪胎標簽法等諸多技術壁壘,對輪胎新材料的選用要求也頗為獨特和嚴格。

  對此,風神股份董秘辦人士表示,公司並不擔心,目前風神股份已經在歐洲占有一定市場份額,再大的限制對公司反而是利好。“其他國內企業想要進入歐洲市場難度只會越來越大,因為歐盟是全世界環保和技術標準最高的”,上述人士解釋稱。

  行業洗牌或加速資產重組

  今年6月21日,風神股份對外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大股東中化橡膠的《關于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函》,明確將以風神股份作為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中化橡膠母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化工)旗下輪胎資產整合平台,即在中國化工旗下的輪胎企業或資產具備進入上市公司條件時,依照法定程序確定選擇定向增發、吸收合並、現金購買等有效方式將輪胎資產注入風神股份。

  據悉,中化橡膠將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向風神股份提交“中國化工旗下輪胎資產注入風神股份”的具體方案。

  對于上述資產重組,韓法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目前只是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初步意向,還未定論,“具體何時出來不能確定,可以肯定的是,並購對公司整體業績是能提升的”。

  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苑偉娟指出,中國化工旗下擁有四家輪胎企業,其中不乏工程巨胎、飛機胎等優質產品,而風神股份作為全鋼胎和工程胎龍頭,品牌和技術等優勢明顯,未來隨著集團對公司輪胎整合平台的定位,資本運作和國企改革等事宜預計將逐步推進。

  在周玉芳等業內人士看來,當前行業的整體低迷以及行業洗牌的大方向或將加速風神股份資產重組進程。

  案例二

  賽輪股份布局全產業鏈並購助業績逆襲

  每經實習記者 歐陽凱 發自深圳

  其他輪胎上市企業受行業低迷影響而業績下滑,上市不到4年的賽輪股份反而逆勢上揚,成為行業的一匹“黑馬”。三季報顯示,賽輪股份(601058,SH)營業收入達81.02億元,同比上漲30.6%,凈利潤達2.96億元,同比增加49.46%。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在于公司並購后產能增長帶來的規模效應以及公司管理創造出來的效益。

  打造全產業鏈模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當前行業低迷格局下,賽輪股份的業績之所以能“突圍”而出,與公司的全產業鏈布局以及近兩年的兼並擴張不無關系。

  截至目前,賽輪股份已經初步完成了上下游的產業鏈布局。產業上游方面,2012年5月,賽輪股份便斥資3200萬元收購泰國泰華羅勇橡膠加工廠51%的股份,由此介入上游原料供應環節;下游方面,今年1月和4月,賽輪股份分別通過收購英國KRT集團和加拿大國馬集團等銷售綱絡控股權來搭建更有競爭力的專業輪胎銷售渠道。

  11月,賽輪股份對外宣布擬以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凈額11.73億元對金宇實業增資,增資完成后,賽輪股份的持股比例變更為99.625%。

  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苑偉娟表示,全產業鏈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國內輪胎企業重要突破口,“目前國際大型輪胎制造企業產品毛利率穩定,未與原材料價格呈反向波動的趨勢,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產業鏈整合帶來的成本優勢以及技術創新帶來的價格優勢”。

  並購效益逐步顯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半年報中,風神股份的內銷營業收入達10.5億元,內銷毛利率為10.28%;外銷營業收入27.39億元,外銷毛利率為20.10%。

  在苑偉娟看來,在國內輪胎企業定價權弱勢的背景下,賽輪股份更多的是規模效應顯現帶來的成本下降,毛利率提升。

  此外,賽輪股份並購的子公司業績均出現大幅度增長。數據顯示,2013年,沈陽和平實現凈利潤9760.63萬元,同比增長138.89%,山東金宇實現凈利潤1.54億元,同比增長30.06%。

  “這兩個子公司歸屬賽輪股份后,凈利潤連續兩年實現大幅增長。隨著公司收購山東金宇剩下49%股權,並在去年12月完成並表,2014年山東金宇將為公司貢獻全部業績”,苑偉娟表示。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未來賽輪股份的國際化和產品升級將是兩大重要看點。

  “工程巨胎作為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產品,毛利率較普通胎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未來一旦檢測合格並實現量產,將會給公司貢獻巨大收益。”苑偉娟表示。

  此外,國際化方面,賽輪股份越南項目一期已正式投產,預計到年底將達到700萬條/年的產能。

延伸閱讀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