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工商局公布對自行車的抽檢結果,包括鳳凰、飛鴿等知名品牌在內的11款自行車被檢出不符合國家標準,問題批次已被責令下架。鳳凰、永久的下架事件,引發了人們對這個曾經輝煌產業的關注。經過三十余年的變遷,曾經被國人熱捧的鳳凰、永久、飛鴿自行車品牌經營的如何?中國自行車行業發展的如何?北京青年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永久”早已被民營企業收購
北京市工商局抽檢發現,天津飛鴿車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飛鴿24自行車車鈴不達標。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16自行車,被檢出把立管、前反射器不合格。中國自行車協會宣傳研究部負責人鄭女士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車鈴、立管、前反射器等不達國標確屬質量問題,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業內人士介紹,這三大品牌都經歷了上世紀輝煌之后的衰落,但目前“永久”經營情況最好。上海永久自行車公司上世紀90年代后期陷入虧損,2001年被民營企業中路集團收購。“永久”自行車目前年銷量重回100萬輛,名列全國第一。上海鳳凰自行車公司1993年改制成為股份有限公司,並在上海証券交易所上市,后變更為“金山B股”,現在上海、天津以及江蘇三地建立生產制造基地。天津的飛鴿自行車也曾由于債務重、人員負擔重、機制僵化等原因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從1999年至2006年,經過兩次改制,目前“飛鴿”的生產規模在自行車成車廠中居第二位。
自行車搬到綱上賣 消費者需要DIY
與20世紀80年代,中國被外媒稱為 “自行車王國”,早晚上下班高峰的如織車流成為那個時代的獨特風景相比,如今隨著私家車的增多,公共交通越來越發達,出行方式漸趨多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自行車出行比例已從60%多降到了20%以下。根據最新統計,2014年10月,中國自行車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利潤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21.16%。從子行業分布情況來看,電動自行車行業實現的利潤無論是增速還是規模上,均超過了腳踏自行車行業,成為自行車行業新的盈利點。
今年30多歲的白領鄭小姐想買一輛自行車,她想到西單北大街有兩家自行車專賣店,一打聽才知道,店鋪已經關門兩年多了。致電商家得知,由于租金連年上漲,廠家撤銷了專賣店,要買高檔山地車可以去指定專賣店試騎,也可以上綱下單購買。鄭小姐打開綱頁一搜,天貓、京東等綱店都有鳳凰、永久、捷安特等名牌自行車的專賣店,分為“公路車”“山地車”“折疊車”“城市車”等,價格從五六百元至上萬元不等。由于包裝的需要,自行車出廠時只有85%是安裝好的,還有前輪、車座、車把等需要DIY,不到十分鐘,自行車就安裝完畢,可以騎出去。
國產自行車與國外有10年差距
2013年,自行車行業(含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幅為13.9%,略高于整個輕工行業的平均水平。不過,中國自行車協會宣傳研究部負責人鄭女士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國內的自行車廠商在與外資品牌的競爭中,仍處于追趕的地位,任重道遠。例如,高檔山地車的變速器等核心零件還需進口,中國自行車行業的頂尖產品還不多,即使是排名前十位的廠商也還多停留在生產中低端產品,無論從材料、設計到加工工藝等,與世界一流品牌相比,還有至少十年的差距。
中國自行車行業整體水平還停留在生產中低端產品上。根據中國自行車行業協會數據,2013年有4800萬輛自行車平均出口單價是100美元以下的產品,約占總出口量84.7%,表明絕大多數都是較低端產品。與台灣地區知名品牌廠商平均300-400美元╱輛相比,差一倍以上,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電動自行車部分產品還處于1500元以下的低價格競爭狀態,產品同質化嚴重。這些低質、低效的產品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限制企業的科技創新,阻礙了行業生產力的發展。
鄭女士表示,外資品牌的自行車也不都是國外做的,螺絲、輪胎等零件都是在國內生產的,只有核心技術例如高端變速器、自行車架設計、碳纖維新材料等核心部件進口,國產品牌無論在核心零配件、還是工藝設計上都是明顯落后,更不用說還是停留在傳統的高碳鋼材質材料上了。與台灣的美利達、捷安特等名牌相比,中國大陸自行車產品無論從材料、設計到加工工藝等,還有至少十年的差距。與國際一流的頂級公司產品相比,差距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