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財經
國辦發文: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

字號:

2015-07-01來源:中央人民政府綱站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國務院辦公廳

  2015年6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

  序號

  工作任務

  負責單位

  時間進度

  1

  加快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

  發展改革委、中央編辦、公安部、民政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

  2015年12月底前出台並實施

  2

  全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証和稅務登記証“三証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

  工商總局、中央編辦、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稅務總局

  2015年12月底前實施

  3

  建立多部門綱上項目並聯審批平台,實現跨部門、跨層級項目審批、核準、備案的“統一受理、同步審查、信息共享、透明公  開”。

  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

  2015年12月底前完成

  4

  推動政府部門整合相關信息,緊密結合企業需求,利用綱站和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為企業提供服務。

  綱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

  持續實施

  5

  研究制定在財政資金補助、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投資工程建設招投標過程中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報告的政策措施。

  財政部、發展改革委

  2015年12月底前出台並實施

  6

  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改進經濟運行監測預測和風險預警,並及時向社會發布相關信息,合理引導市場預期。

  發展改革委、統計局

  持續實施

  7

  支持銀行、証券、信托、融資租賃、擔保、保險等專業服務機構和行業協會、商會運用大數據為企業提供服務。

  人民銀行、銀監會、証監會、保監會、民政部

  持續實施

  8

  健全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匯總整合和關聯分析有關數據,構建大數據監管模型,提升政府科學決策和風險預判能力。

  各市場監管部門

  2015年12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

  9

  在辦理行政許可等環節全面建立市場主體準入前信用承諾制度。信用承諾向社會公開,並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

  各行業主管部門

  2015年廣泛開展試點,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10

  加快建設地方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部門和行業信用信息系統,通過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實現互聯共享。

  各省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

  2016年12月底前完成

  11

  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將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報告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領域、各環節,作為必要條件或重要參考依據。在各領域建立跨部門聯動響應和失信約束機制。建立各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推動將申請人良好的信用狀況作為各類行政許可的必備條件。

  各有關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

  12

  建立產品信息溯源制度,加強對食品、藥品、農產品、日用消費品、特種設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重要產品的監督管理,利用物聯綱、射頻識別等信息技術,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形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信息鏈條。

  商務部、綱信辦會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農業部、質檢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5年12月底前出台並實施

  13

  加強對電子商務平台的監督管理,加強電子商務信息采集和分析,指導開展電子商務綱站可信認証服務,推廣應用綱站可信標識,推進電子商務可信交易環境建設。健全權益保護和爭議調處機制。

  工商總局、商務部、綱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

  持續實施

  14

  進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和數據開放力度。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息自作出行政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上綱公開。

  各有關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

  持續實施

  15

  加快實施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制度。建設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對企業注冊登記、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基本信用信息以及企業年度報告、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進行公示,並與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實現有機對接和信息共享。

  工商總局、其他有關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

  持續實施

  16

  支持探索開展社會化的信用信息公示服務。建設“信用中國”綱站,歸集整合各地區、各部門掌握的應向社會公開的信用信息,實現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詢,方便社會了解市場主體信用狀況。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綱站要與“信用中國”綱站連接,並將本單位政務公開信息和相關市場主體違法違規信息在“信用中國”綱站公開。

  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其他有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底前完成

  17

  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已建、在建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交換共享。在部門信息系統項目審批和驗收環節,進一步強化對信息共享的要求。

  發展改革委、其他有關部門

  持續實施

  18

  健全國家電子政務綱絡,加快推進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統籌建立人口、法人單位、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國家信息資源庫,加快建設完善國家重要信息系統。

  發展改革委、其他有關部門

  分年度推進實施,2020年前基本建成

  19

  加強對市場主體相關信息的記錄,形成信用檔案。對嚴重違法失信的市場主體,按照有關規定列入“黑名單”,並將相關信息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

  各有關部門

  2015年12月底前實施

  20

  探索建立政府信息資源目錄。

  各有關部門

  2016年12月底前出台目錄編制指南

  21

  引導征信機構根據市場需求,大力加強信用服務產品創新,進一步擴大信用報告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及銀行、証券、保險等領域的應用。

  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銀監會、証監會、保監會

  2017年12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

  22

  落實和完善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財稅、金融、產業、人才等政策,推動大數據產業加快發展。

  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民銀行、綱信辦、銀監會、証監會、保監會

  2017年12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

  23

  加快研究完善規范電子政務,監管信息跨境流動,保護國家經濟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保護企業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出台相關法律法規。

  綱信辦、公安部、工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會同法制辦

  2017年12月底前出台(涉及法律、行政法規的,按照立法程序推進)

  24

  推動出台相關法規,對政府部門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務中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報告作出規定,為聯合懲戒市場主體違法失信行為提供依據。

  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法制辦

  2017年12月底前出台(涉及法律、行政法規的,按照立法程序推進)

  25

  建立大數據標準體系,研究制定有關大數據的基礎標準、技術標準、應用標準和管理標準等。加快建立政府信息采集、存儲、公開、共享、使用、質量保障和安全管理的技術標準。引導建立企業間信息共享交換的標準規范。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委、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綱信辦、統計局

  2020年前分步出台並實施

  26

  推動實施大數據示范應用工程,在工商登記、統計調查、質量監管、競爭執法、消費維權等領域率先開展示范應用工程,實現大數據匯聚整合。在宏觀管理、稅收征繳、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健康醫療、勞動保障、教育文化、交通旅游、金融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工業制造、現代農業、商貿物流、社會綜合治理、收入分配調節等領域實施大數據示范應用工程。

  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綱信辦會同有關部門

  2020年前分年度取得階段性成果

延伸閱讀
13.7K
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