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兼職獨董退隱大戲年末開鑼:近半或走人

字號:

2015-12-10來源:財經綱作者:陶喜年

  原標題:高校兼職獨董退隱大戲年末開鑼:近半或走人

  繼官員獨董集體辭職后,在上市公司獨董中占比最高的高校獨董,也開啟了密集的離職潮。

  11月初,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情況專項檢查的通知》,明確要求高校開展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情況專項檢查工作。

  此后僅一個月不到時間,就有幾十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宣布高校系獨董辭職。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如果按照“高校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不得擔任上市公司獨董”的嚴格要求,大致有近一半高校獨董必須辭職。如果把這些獨董全部清理,上市公司獨董或將出現嚴重空缺。

  自2001年A股實施獨立董事制度以來,從北大、清華到普通地方高校,數以千計的高校人員先后走上上市公司獨董崗位。其中既有院士、校長、院長、系主任、學科帶頭人,也有普通的教授、副教授、講師;他們少則兼任一兩家獨董,多的達五六家,年收入高的超百萬元。

  高校獨董既給上市公司治理帶來一定幫助,也在高校內部引發不少爭議。高校獨董究竟能否起到中立、監督的作用,如何平衡行政、教學、科研與上市公司兼職之間的關系,成為各方關注的議題。

  高校獨董密集辭職

  12月1日,教育部黨組召開視頻會,對近期查處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3所部屬高校4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等典型案件進行通報。

  根據通報,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劉亞在6家公司兼任獨立董事,取酬126.6萬元。劉亞在經濟實體中的兼職情況,未向組織報告,兼職取酬未在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中申報,嚴重違反了黨的廉潔紀律和組織紀律。

  此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原院長湯谷良在擔任院長期間,先后在4家上市公司兼任獨立董事,兼職取酬合計人民幣152.9萬元、港幣120萬元。湯谷良雖向學校報告了兼職,但隱瞞了取酬問題。

  教育部對此作出嚴肅處理:劉亞被免職,湯谷良被降職,兩人均被處以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追繳違規兼職所得。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劉、湯兩人分別是金融、財務專家。2008-2011年,劉亞曾擔任上市公司寧波銀行(002142)的獨立董事(這是他擔任獨立董事的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湯谷良則先后擔任江蘇吳中(600200)、中國衛星(600118)、五礦發展(600058)、泛海控股(000046)、長江証券(000783)5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被通報降職后,12月4日,湯谷良還被工商銀行緊急取消監事提名。

  因違規兼職被免職、降職,這是近年來,教育部對高校領導在外兼職實施的最嚴厲處罰。

  今年11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情況專項檢查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根據中組部《關于進一步規范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和《關于嚴格執行〈意見〉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遵照執行。來自上市公司富奧股份(000030)的信息顯示:根據教育部文件精神,高校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不得擔任上市公司獨董。

  伴隨《通知》的層層傳達,從11月中旬開始,高校獨董辭職潮涌現,平均每天有四五家公司發布相關公告。僅浙江上市公司的辭職獨董,就包括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威合金(601137)獨董石佳友,浙江大學藥學院副院長、佐力藥業(300181)獨董楊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律系主任、陽光照明(600261)獨董林維,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副院長、雙環傳動(002472)獨董杜群陽,山東大學機械學院數控中心主任、弘訊科技(603015)獨董張承瑞,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錢江水利(600283)獨董李曉。其中李曉同時辭去兼任的三峽水利(600116)、富奧股份獨董職務,從獨董圈凈身而退。

  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如果按照“高校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不得擔任上市公司獨董”的嚴格要求,約一半高校獨董須辭職。在清華、北大、浙大等享受副部級待遇的高校,有個一官半職的教授,行政級別幾乎都是副處級以上。地方院校的中層干部,基本也是處級、副處級。如果把這些獨董全部清理,上市公司獨董資源或告急。

  此前,因為中組部嚴厲清理官員獨董,一些高校獨董取而代之。如雅戈爾(600177)原來的5位獨董都有官員背景,2014年全部卸任。寧波大學會計國際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邱蕓、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學院院長李柯玲及另外一位獨董走馬上任。

  如果教育部的通知嚴格執行,類似雅戈爾這樣的公司,或許又將火線更換獨董。

  會計學教授成獨董首選

  自2001年証監會《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發布,來自高校的學者成為最受上市公司歡迎的獨董人選,目前占A股獨董名額將近40%。

  杭州一家上市公司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高校教授之所以受歡迎,一是他們有專業素養,上市公司聘請的教授獨董,基本都是某個領域的權威,既有威望,又有影響力;其次,教授人脈深廣,比如汽車領域,很多車企的掌門人、高管乃至行業主管部門領導,都是一些資深教授的學生,對公司開展業務多有幫助;最后,高校獨董不像政府官員那麼敏感,即使擔任校長、院長等職務,至少有個學者身份掩護,不會輕易引起媒體和公眾關注。

  時代周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數以千計的高校獨董中,會計專業的教授是兼職最多的,占比大概有1/3。如浙江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汪祥耀、副院長鄧川、黨總支書記邵毅平、國際會計系主任于永生、教授費忠新、教授潘自強、副教授錢娟萍等,都在浙江的上市公司擔任獨立董事。浙江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學院院長、兩位副院長、兩位教授、一位副教授也同在浙股公司兼職。

  會計教授密集出任獨董,與上市公司獨董中必須有一人為會計專業人士的要求息息相關。他們出任獨董的公司,遍布全國各個行業,如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副主任肖星,同時擔任農業銀行(601288)、歌爾聲學(002241)、榮信股份(002123)、多喜愛(002761)、六國化工(600470)5家上市公司的獨董。

  因為証券行業緊密相關,管理學院、金融學院、法學院等學科的獨董也較為普遍。其余高校獨董,則大多來自細分行業。

  以清華大學為例。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中心主任、學科主任李顯君同時擔任江鈴汽車(000550)、*ST夏利兩家車企獨董;清華大學電力系統及發電設備安全控制和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閔勇,同時擔任雙杰電氣(300444)、四方股份(601126)、桂冠電力(600236)3家電氣公司獨董;清華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同時擔任江蘇有線(600959)、中南傳媒(601098)、電廣傳媒(000917)3家傳媒公司獨董。

  再如原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王廣基,目前擔任科倫藥業(002422)、恩華藥業(002262)、華北制藥(600812)、康緣藥業(600557)、金陵藥業(000919)5家醫藥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浙江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賈生華,同時擔任濱江集團(002244)、銀億股份(000981)、榮安地產(000517)、嘉凱城(000918)等4家浙江大型房企的獨立董事。

  同樣是專業人士,上市公司顯然更傾向于聘請擔任領導職務的教授。如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黨委書記沃健、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會計分院院長馮曉,都同時擔任5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不過,像北大、清華等高校,校領導直接擔任獨董比較敏感,他們基本選擇在卸去主要職務后擔任。

  如萬科A獨董海聞,現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匯豐商學院院長,曾任北大副校長;浦發銀行(600000)獨董張維迎,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校長助理。

  此外,浙江醫藥(600216)、數源科技(000909)、信雅達(600571)、南都電源(300068)、杭州解百(600814)、圍海股份(002586)獨董童本立,曾任浙江財經大學校長;寶萊特(300246)、理邦儀器(300206)、尚榮醫療(002551)、愛施德(002416)、宏達高科(002144)的獨董陳思平,曾任深圳大學副校長。集各種資源于一身的卸任高校領導,似乎已成上市公司獨董的最佳人選。

  高校獨董本地化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除了專業、行業的考慮外,上市公司更樂于聘請本地高校的教授。如江蘇的上市公司,大部分請的獨董都來自南京大學、蘇州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浙江的高校獨董,則幾乎被浙江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寧波大學等在浙江最有實力的高校包攬。

  一些地處縣市的上市公司,喜歡選擇同一個城市的學校,即使這個學校除了本地幾乎無人知曉。

  如浙江農林大學天目學院院長石道金、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劉梅娟,分別擔任萬馬股份(002276)、鑫富藥業獨董,而這兩家公司,都在學校所在地杭州臨安。

  位于寧波的寧波建工(601789)、維科精華(600152)、寧波海運(600798)、工大首創,分別聘請寧波工程學院副院長、萬里學院現代物流學院院長、萬里學院會計系教師、寧波諾丁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擔任獨董。萬里學院副校長兼商學院院長閆國慶,則同時擔任三星醫療(601567)、三江購物(601116)、榮安地產3家寧波公司的獨立董事。

  江南化工(002226)、浙江震元(000705)、精功科技(002006)3家紹興籍上市公司,聘請了紹興文理學院的三位領導擔任獨董;錢江生化(600796)、京新藥業(002020)、衛星石化(002648)、嘉欣絲綢(002404)、禾欣股份(002343)5家嘉興公司,分別聘請了嘉興學院商學院副院長潘煜雙、孔冬擔任獨董。

  紹興某上市公司董秘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聘請本地教授,除了彼此熟悉,主要是開會方便。按照規定,獨董應該參加公司的股東大會和董事會,如果親自出席,一年基本有七八次。那些同時兼任四五家公司獨董的教授,如果平均每周就出席一次會議,時間和精力都不可能。反之如果同在一個城市,就會方便許多。

  新近審理的一起案件,折射了高校獨董的隱秘一面。

  12月3日,南京中院開庭審理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受賄案,蔡被指控非法收受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2330萬余元。

  除了利用招生瘋狂斂財,蔡榮生最受關注的,是他的上市公司獨董身份。

  蔡榮生很早就涉足資本市場,其曾經或者正在擔任獨董的公司達7家,其中高鴻股份(000851)、龍江交通(601188)和東華軟件(002065)均為上市公司。

  從2006年開始,蔡榮生擔任東華軟件的獨立董事。2006—2008年,其親自出席東華軟件董事會的次數,分別為8次、11次、11次。

  高鴻股份、龍江交通的情況亦與之類似。其中龍江交通位于哈爾濱市,僅2011年,蔡榮生就出席龍江交通董事會9次,對本職工作無疑影響頗大。

  2014年9月,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獨立董事委員會在京成立。有趣的是,擔任主任委員的,正是來自清華大學法學院的副教授湯欣。

  如今,隨著教育部對高校黨政領導干部在外兼職的整頓,在上市公司獨董圈浸淫十多年的高校獨董,會否像官員獨董一樣從江湖引退,大戲才剛剛開始。

  (作者:陶喜年)

延伸閱讀
13.7K
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