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組行業數據振奮了中國彩電業:中怡康報告顯示,從6月20日到8月14日的8周內,在55英寸及以上尺寸段,海信有6周銷售額占有率超過了三星。其中,7月25日起連續3周,海信ULED產品銷售額均超過三星高端產品;進入8月以來的兩周,ULED產品銷售額更是達到三星高端產品的125%以上。業界專家評論認為,這一數據可以簡單解讀為,海信高端產品已經形成全面超越三星的態勢,並且逐漸趨于穩定。這是中國彩電業質的飛躍,因為長久以來,大屏高端電視一直是日韓品牌的“領地”,海信的崛起意味著中國彩電業終于開始打破這一“慣例”。
這位專家告訴記者,實現技術反超,一直是中國彩電企業的夢想。作為市場經濟的“活化石”,品牌出海的“先鋒軍”,中國彩電並非不想做高端,“實不能也”。畢竟,從黑白顯像管時代開始,中國彩電一直在技術上落后于日韓,甚至存在“代際”的差距。技術和產品不行,再天才的營銷也不能把低端變高端。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海信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執著于技術研發。從開發出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信芯”,到國產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再到牽頭LED背光國際標準制定……持續不斷的努力使海信終于拉近了技術上與日韓企業的距離。
對于海信乃至整個中國彩電業來說,2011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日韓企業相繼推出第三代彩電——OLED樣機。面對這個巨大的威脅,技術上剛剛取得“平行身位”的海信開始尋找新的突破點。他們發現,OLED產品工藝不成熟、成品率低、價格居高不下,致使產業化過程比預期慢。針對這些問題,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第一時間向技術團隊下了攻堅的死命令:“一定要趁著OLED現階段尚存可靠性不足和高成本的劣勢,盡快研發出一款比OLED顯示效果更好的電視。”
終于,在2013年,海信成功推出了自己的ULED電視,以較OLED更低的成本,把液晶屏幕的畫質效果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其第二代量子點曲面ULED在畫面顏色表現力、清晰度、亮場表現力和畫面流暢性等方面均優于OLED。
但海信深知,這點優勢並不保險。于是,在全力突破ULED技術的同時,海信又加快了早已開始的第四代電視技術——激光電視的研發步伐。2015年12月9日,海信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激光電視新品,產品擴展為85英寸、100英寸和120英寸3個規格段。這項新技術使中國彩電企業徹底實現了技術的反超:獲得了141項核心專利,激光光學引擎100%自主研發設計,整機設計、研發、制造完全自主運營,70%的制造成本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激光電視不僅有色域范圍廣、壽命長、效率高、功耗低、節能環保等優勢,在價格、重量上僅為同尺寸液晶電視的十分之一,功耗則是液晶電視的二分之一。
有專家認為,隨著激光電視規模的擴大、價格的降低,激光電視有望占據70英寸以上產品40%的市場份額。而激光電視在大屏電視領域更高的性價比,也為海信在市場銷量上超越日韓品牌奠定了基礎。
實際上,海信能夠實現反超,不僅是產品和技術的突破,也是整體戰略推進的結果。
攜顯示技術首次在全球領先的優勢,海信在海外市場戰略布局也開始加快。去年7月,海信出資2370萬美元收購了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並獲得夏普電視美洲地區品牌使用權和所有渠道資源。目前,海信在南非、阿爾及利亞、墨西哥、捷克等地擁有海外生產基地,設有16個海外公司。同時,在海外建起了分布于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地的7大研發中心,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研發。自2011年起,海信還通過海外招聘、收購團隊、引進技術帶頭人等方式儲備人才、改善人才結構。這些世界一流的研發人才,使海信在多媒體研發、電視芯片研發以及前沿技術儲備等方面,形成了強大的技術支撐,也使海信研發出了更多適合本土消費者的領先產品。
同時,海信在市場策略上也著眼長遠。幾年前,當行業企業還在32英寸、42英寸“糾纏”時,海信就開始培育55英寸以上的高端大屏市場,集成最先進的顯示技術、智能技術、互聯綱服務。當55英寸成為市場主流時,友商才紛紛跟進,而此時,海信早已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
對此,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秘書長連四清評價認為:“中國彩電市場升級換代速度快,特別是55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從爆發到普及的速度超出預期。這也讓有遠見、敢于提前布局拼高端的中國品牌成為贏家。電視大屏化的趨勢還會繼續,誰占據了大屏高端,誰就提前鎖定了未來。”
今天的海信顯然並不滿足于僅在中國、南非等市場超越三星。憑借贊助2016歐洲杯,海信加快在全球范圍建立品牌影響、提高認知,意在北美、歐洲、澳大利亞市場再現中國成功。澳大利亞當地時間8月2日,當地著名消費電子媒體GOOD GEAR GUIDE以《海信ULED畫質驚人,碾壓三星所有產品》為題,發布了對海信7系列ULED產品的評測。此次評測涵蓋了包括海信ULED及多個其他品牌的產品,海信獲得了最高的評價。美國當地時間8月4日,IT產品刊物《Sound&Vision》發表文章《Watch Out Samsung:Hisense Is Coming to Get You》(《三星要小心,海信要來取代你》)表示,海信美國公司近期宣布其4K電視專享4年超長保修服務,並刷新了海信美國官綱,“進攻性”更加明顯。
話音未落,海信果然開始“取代”了:數據顯示,海信第二季度全球出貨平均尺寸超過三星和索尼,位居全球電視五強平均尺寸榜首。按照行業公認的“平均單價、平均尺寸、4K份額——電視機品牌競爭力的三大體現”標準,海信已經實現三大要素全面領先。
(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