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與國際組織負責人呼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字號:

2017-04-13來源:經濟日報作者:王志遠 陳建

  本報訊 記者王志遠 陳建報道:當地時間4月1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世界銀行行長金墉、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羅伯托·阿澤維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和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蓋伊·賴德,共同就全球和地區經濟等問題舉行了討論,呼吁各國加大力度消弭全球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會后發表的聯合聲明認為,今年全球經濟有望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3.4%,明年增長3.6%,明顯高于去年3.1%的增速。聲明指出,新興經濟體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其經濟面臨外部因素挑戰,需采取措施增強經濟韌性。美國當前的財政政策將刺激其經濟增長,歐元區經濟復蘇也重獲動力。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全球貿易步伐正在放緩。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全球貿易一直以兩倍于全球經濟增速的速度增長。如今,全球貿易增速已放緩至僅為全球經濟增速的一半。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貿易僅增長1.7%,2017年增速預期為1.8%至3.1%。

  數十年來,全球化和日益緊密的貿易聯系有效地提高了生產率,促進了競爭並降低了產品價格。“已經有超過10億人口脫離貧困,僅在中國就有8億。”金墉強調。發達國家也受益良多。通過自由貿易,發達國家低收入家庭的價格水平降低了三分之二。

  羅伯托·阿澤維多說:“近幾十年來,貿易對數以百萬計人口的生命和生活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我承認,當下確實存在一些憂慮,但對策不應是反對貿易,這會危及我們所有人。與之相反,貿易應該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作為正確政策組合的一部分,貿易將繼續創造就業,支持持續的增長和發展。”

  然而,許多發達國家民眾對自由貿易的態度愈發謹慎。他們認為,大部分失業是由技術進步造成的。世貿組織的數據顯示,發達經濟體將80%的失業原因歸咎于生產自動化。拉加德認為,自由貿易並非造成失業的主要原因。市場開放通常只會給工資增長帶來壓力。

  政府的經濟政策有責任幫助民眾適應這一過程。但是,並不存在“萬能公式”,每個國家必須自己決定采取何種措施。國際組織主要致力于提高勞動力的流動性。拉加德敦促,僱員應該加快在企業、行業和地區之間流動的速度。政府應當幫助失業人員找到新職位、提供再教育項目以及建立工資保險制度,以推動社會發展。

  國際組織希望將援助作為今后的貿易條約中重要組成條款,雙邊和地區貿易協定應該提升至“全球層面”。盡管雙邊層面可以談判取消關稅,但必須在世貿組織框架下尋求共同的貿易標準。此外,國際組織還希望維護世貿組織在貿易仲裁的權威作用。“尊重世界貿易規則和世貿組織判決是非常重要的。”拉加德表示。新一屆美國政府在最近的貿易報告中,對世界貿易組織的仲裁程序提出質疑,並暗示如果與“美國優先”政策的利益相違背,必要時可以忽視世貿組織判決。

  美國政府也已經付諸行動。上個月在德國舉行的G20第一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上,由于美國代表團的反對,會后聯合公報打破多年傳統,對自由貿易僅有一段簡短的一般性表述。德國《商報》的消息稱,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已經決定,放棄在下周于華盛頓召開的本年第二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后發表聯合公報。朔伊布勒給出的理由是,此次財長會距上次會議時間較短。該報分析認為,幾大國際組織明確表態支持自由貿易,作為G20主席國的德國是它們的重要“盟友”。它們希望G20國家能在今年的漢堡峰會上解決這一問題。

延伸閱讀
13.7K
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