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強企業是各國經濟的載重者,也是各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2012年9月1日,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評選的 “中國企業500強”隆重推出。之前的5月份,美國《財富》雜志也發布了美國企業500強排行。
以營業收入排行的企業500強,中國500強的成長速度比美國還要快。2011年中國500強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44.9萬億元,折合美元為6.9萬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29.18%;美國500強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11.8萬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8.96%;中國500強企業的營業收入總和相當于美國500強的59.1%,比上一年提高近10個百分點,說明中國500強企業與美國規模差距在縮小,這與我國經濟增速較快的國情相符合,但是營業收入大並不代表企業就強,大不等于強。在政府主導經濟的環境下,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做大容易做強難,中美500強的區別在于誰更強。
一、中國500強企業的市場集中度比美國高。中國500強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44.9萬億元人民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5.3%,比2010年提高3個百分點;美國500強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11.8萬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1%,中國比美國高17.2個百分點。說明中國500強企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高度支配地位,行業壟斷性較強,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中國中型企業發展不足,需要為中型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
二、中國500強企業的盈利能力比美國弱。中美兩國500強企業的盈利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但與美國500強相比,中國500強凈利潤增長放緩更為明顯。中國500強企業實現凈利潤2.10萬億元人民幣,折合為3243.06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5.15%;美國500強企業實現凈利潤8245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6.4%。中國500強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為12.1%,比美國低2.1個百分點;收入利潤率為4.7%,比美國低2.3個百分點。
中國排名第一個的中石化實現利潤717億元,比上一年僅增長1.4%,而美國排名第一的埃克森美孚實現利潤410.6億美元,比上一年大漲34.8%。中國500強企業集聚了最多的社會資源,並沒有產生最高的生產效益,相反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下降。
三、中國500強企業的政府主導特色明顯。中國500強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占60%,前30名全部為中字頭國企,美國500強企業中沒有國有企業。這些國企基本上都是從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壟斷性企業演變而來的企業集團,而不是在充分市場競爭中形成的企業集團。中國目前的經濟體制仍然是一種半統制、半市場的混合體制。
在這種體制下,國企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政府和銀行的支持下,彼此之間形成了利益一致的統一戰線,在國內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擴張相對容易。中國企業500強中,有154家企業在2011年實施了兼並重組活動,共並購重組了1111家企業。其中,110家國有企業共兼並重組了918企業,占全部並購數量的82.6%。
在過去的三年,國企在全國各地實施了大規模投資,國進民退正在發生,各種矛盾也逐漸積累,改革在多方面出現停滯甚至倒退。
四、中國500強企業中有相當部分企業股權屬于境外,它們只能算中外合資企業,美國500強企業幾乎都是在美國上市,是美國人的企業。中國500強企業,在境外上市是一道獨特的風景,那些最賺錢的公司像銀行、石油、電力、通訊、保險等等都是在境外上市,主要是在美國和香港上市。這意味著,境內的中國人獲得這些企業的股票機會大大降低。這些企業在境內賺錢,賺了錢以后不是給境內中國人回報,而是到境外去分紅,造成境內中國人獲得財產性收入的機會下降。
中石油2009年在美國上市融資僅29億美元,分紅累計卻高達119億美元。中石油、中石化、中國聯通最近四年向境外投資者分紅高達1100億美元,相當于每個中國人為美國人民貢獻了約600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工行、中行、建行等各大國有銀行和移動、聯通、保險等其他海外上市國企的境外派息額。
與此同時,連續數年來中石油等以虧損之名向國家申請補貼,甚至數次以虧損為由不斷調高油價。與海外良好的分紅相比,中石油在滬市上市四年,股價從48元跌到10元,而且四年幾乎未分過紅,堪稱一毛不撥。中石化在這四年時間里,通過增發,配股,可轉債等融資千億資金。
這樣做的結果是,境外的人富上加富,境內的人沒有財產性收入,只能做打工者,掙點死工資,難以成為中產階級。
五、中國500強企業股份高度集中,美國500強企業股權高度分散。我國的上市公司並非真正的大眾型公司,500強企業中的國有企業清一色國有持大股,民營企業也是家族持大股或者少數人持大股。在兩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大部分公司的控制權相當集中,78%的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持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30%以上;46%的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持有股份在50%以上。
美國上市公司的股權高度分散,許多企業往往有成千上萬個股東,而且最大股東持有的股份多在5%以下。美國最大股東控制的投票權在50%以上的只占3.6%,66%的股東投票權在1%以下。以微軟為例,微軟公司的最大股東比爾蓋茨只持有不到8%的股份,憑著這8%股份,比爾蓋茨長期控制著微軟,並且占據世界第一富人的交椅。微軟的其他股份都是由機構投資者和個人分享,機構投資者和個人都同比爾蓋茨一起分享到財富成長的果實。
這種分享財富的機會在我國大企業中難以看到,股本高度集中是我國股市難以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造成在股市圈熱錢成風。股市沒有讓股民分享到財富,相反股民卻成了被圈錢的對象,使得富者越富,窮者越窮,貧富更加兩極分化。
六、中國500強企業中罕見創新型企業。美國500強企業中有相當一批技術領先企業,像通用汽車、蘋果、微軟、波音、輝瑞制藥、強生、英特爾、洛克希德-馬丁、江森自控、甲骨文等等,都是鼎鼎大名的創新型企業。中國500強企業中,除了銀行和石油以外,就是以五礦、神華為代表的采掘型企業、以寶鋼、華潤為代表的重化工企業、以聯想、比亞迪為代表的加工制造業企業,還有一批商貿、房地產、食品、湮草企業,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型企業。據美國專利局的數據庫(不包括在美國境外獲批以及收購得到的專利),IBM擁有70715項專利、惠普擁有23904項專利、英特爾擁有21153項專利、微軟擁有19800項專利。中國500強企業的專利加在一起,可能也沒有美國IBM公司多。
美國在航天、衛星通訊、計算機、電信、互聯綱等領域擁有絕對優勢,通過技術擴散帶動了一批新興產業發展。美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正是美國經濟賴以穩定發展的基石。2008年美國發生了金融危機,可是美國並不是最大的受害者,美國經濟發展速度和股指都差不多恢復到了危機前的水平,這與美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不無關系,蘋果是美國創新型企業的杰出代表。蘋果市值已達6325億美元,成為美股史上市值最高公司。如果把蘋果市值乘以77,就相當于全世界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
對比中美500強企業,中國企業要想真正變得強大起來,還需要多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