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用戶名:  密碼:        忘記密碼   OA入口
 
  • 要聞 | 行業 | 銳評觀察
  • 政策 | 市場 | 數據解析
  • 財經 | 產業 | 海外掃描
管理
  • 前沿 | 企 業 家
  • 經略 | 經理學堂
  • 實務 | 圖說管理
風采
  • 企 業
  • 人 物
  • 500 強
精選
  • 創新成果
  • 研究報告
  • 案例分析
服務
  • 管理咨詢 | 會 員
  • 發展規劃 | 証 書
  • 資料下載 | 論 壇
企業管理
  • 前沿
  • 經略
  • 實務
  • 企業家
  • 經理學堂
  • 浪淘沙
  • 曝光鏡
  • 圖說管理
中國機械管理綱 首頁 > 中國機械管理綱_報道行業 傳播管理 > 企業管理 > 公司經略 > 品牌經營 > 品牌崛起與國家崛起:價值觀的反思
要聞: 發改委:九大舉措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新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為何聚焦制造業我國出台四大舉措促進制造業穩增長美為何對"中國制造"疑神疑鬼 港媒:只因傷自尊!部分城市取消落戶限制,背后還有更重磅的五個字!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
公司經略
戰略決策
企業創新
領導力
企業文化
品牌經營
並購整合
品牌崛起與國家崛起:價值觀的反思

字號:大 中 小

2012-12-08來源:融資綱作者:遲竹強

  原標題:品牌崛起與國家崛起的關系

(一)

  我發現一個現象,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的崛起,往往伴隨著一個國家的崛起。索尼、松下、東芝、豐田、日產、三菱等品牌是伴隨日本經濟的騰飛而發展起來的,三星、LG、現代等品牌也是伴隨著韓國經濟的騰飛而崛起。對于后起國家比如日本來說,在其經濟起步的時候,這些國家逐步地融入世界經濟的舞台,已經取得領先地位的西方國家會以進步的眼光逐步審視它的價值,當他們發現日本的產品做工精良,他們會逐步信任日本的質量,當日本觀眾在觀看比賽的運動場上不留下一片紙片的垃圾,整個世界為之動容,當日本的游客在全世界旅行,都把旅館保護得跟家里一樣好,所有的旅店都喜歡日本游客。在整個國家崛起的過程中,公司和個人的行為都在向外傳遞國家的價值觀。當這種價值觀能夠征服世界的時候,他們的產品也就征服了世界。要知道,索尼、松下、東芝、豐田、日產、三菱等品牌只是日本工業的杰出代表,整個日本工業都以其精良的做工贏得了世界的尊重。當世界人民拿到“在日本制造”的產品時,就會很相信它做工的精細。

  我們國家的企業,號稱“要走出去”,已經很多年了,最后不得不發現,所有走出去的品牌無一不失敗。我這方面的例子,實在太多了,海爾也罷,TCL也罷,不管什麼,都失敗。對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種分析,比如,文化不合,管理不善,市場做得不好,技術能力不夠,等等等等。我要告訴你們,這些分析統統都是錯的,全都是根據表面現象作文章。真正的原因是:一個國家的品牌,不能夠獨立于一個國家而單獨存在。當粗制濫造的中國商品在全世界泛濫的時候,所有來自中國的產品全部都貼上了偽劣產品的標簽。當西方人受到過來自中國的低劣產品的嘲弄時,他們會覺得海爾與別的中國小廠不同嗎?他們看到海爾產品上那兩個只穿著內褲的中國小男孩就討慶。市場上有這麼多種選擇,沒有理由選擇一種曾經讓自己生氣的國家的產品。當中國的游客在世界各地粗魯的表現時,所有的中國人都不受尊重和待見。如果有美國人在北京街頭欺負我們的同胞,氣憤的中國人會想去知道這個美國人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州的嗎?如果不是因為經濟危機缺錢和出于國家的禮貌,他們恨不得把這些粗魯的游客趕走。所以,歐洲的歹徒,對于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唯獨對中國游客另眼相看,青睞有加。一個國家的最成功的品牌,一定是這個國家工業體系的代表,當整個工業體系不受尊重不受承認的時候,中國國家的所有品牌將一無是處。

  所以,我們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品牌,其背后無一不是整個國家的工業支撐。德國的奔馳、寶馬等品牌的背后是德國的世界上最尖端的機械技術群,還有瑞典的鐘表,比利時的醫藥,法國的紅酒,意大利的服裝,美國的IT技術,無一不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端的產業群。即便像瑞典這個沒有龐大產業群的國家,但其所專注的領域都能產生一個世界級品牌,比如,汽車中的沃爾沃,電信中的愛立信,家具中的宜家,家電中的伊萊克斯,其背后是整個國家精工細作的傳統和整個歐洲精益求精的精神。

  我們看看那些沒有強大工業群的國家,哪個能有世界級品牌?一個“骯臟”的國家怎麼可能產生高貴的品牌。

(二)

  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是有兩個青年,不妨一個叫小華,一個叫小強。兩個人年紀相仿,一起長大。小華成績很好,考入了中國最好的大學,然后出國留學,回國以后找了份薪水很高的工作。再過幾年,小華覺得時機成熟了,開始創業。小華是做IT的,他很有雄心壯志,要做中國的IBM、微軟,可是他做成了很好的軟件,和很好的綱站,這時候,他才發現,中國跟美國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美國人可以很節約地買衣買鞋,但是在知識產權方面卻很慷慨,買書買軟件都很貴。但是在中國,中國人買鞋買衣一擲千金,但是要讓他們為知識產權付出一分錢,都不願意。小華的創業只能草草收場,重新打工。而小強的成績很差,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吃了很多苦,在深圳打工。他在草根叢中長大,深知打工仔打工妹的苦和樂。他倒騰過很多東西,他把深圳廉價的衣服、用品弄到工廠,賣給打工仔和打工妹,薄利多銷,賺了很多錢。后來,小華在互聯綱上創業的時候,正逢山寨機興起的時候,他又把山寨機賣到了各個工廠,結果到處都是打工仔和打工妹拿著他的廉價手機用大喇叭放著鳳凰傳奇的流行歌曲《月亮之上》。

  這個故事是中國現狀的縮影。小華是個上進的青年,學習刻苦,也有志向,希望能夠創造自己的事業,但是偏偏事與願違,美好的願望只能是空中樓閣。而小強呢,他成績不好,也沒有什麼大的志向,只是為他所了解的群體服務,結果掙了很多錢,做成了事業。

  這是因為,我們的國家長期維持低工資政策,以滿足某些專家所宣傳的“中國勞動力紅利”和低人工成本的條件,以獲得在低端產業的競爭力。這樣所導致的結果就是,中國最廣大的工人群體,無法從國家的經濟騰飛中獲利,而失去了對自己國家產品的購買力。當自己的國民無法購買產品,那麼這些產品只能出口。如果沒有足夠的購買力來支撐產品的升級換代,凡是堅持中國自有品牌的產品,都將在質量上受到嚴重的考驗。普通大眾的素質,和普通產品的質量,因此都不能得到提高,就不能夠形成一個高端高效的產業群,也無法為國家對外輸出價值觀。當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在世界上無法得到承認和尊重的時候,它所有的品牌都不會被承認。

  我們國家的許多產業標準很低,立法者的理論在于,保護國內弱小的企業。豈不知,因為標準過低,導致中小企業更加不負責,肆意制造低劣產品。而且對外,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標準低,首先對中國的產品不信任,使得我們國家的高端產品對外輸出十分困難,而且,須知道,任何產品都有殘次品,中國的標準如此之低而市場如此之大,就成為了殘次品的絕好的銷售市場。所以,奔馳、寶馬在國內屢屢自燃,而在國外安然無事,不是沒有原因的。還有,因為整體標準很低,使得我國的高端產業的元器件難以大規模產業化,從而使得成本增加,使得我國的某些高端產業的成本甚至比歐美更高。立法者自以為,這樣可以保護我們國內企業,豈不知溫室中的花朵哪里經得起風雨,我們使這些不思進取的企業茍延殘喘,卻使我們國家的工業失去了世界。

  所以,我們國家的產品能在非洲大受歡迎,原因很簡單,大家的價值觀比較一致嘛。而在歐美日韓,無一不遭到重挫。

(三)

  最近幾年來,在互聯綱領域,少數企業靠極其“流氓”的手法獲得了行業老大的地位,這說明,我們國民經濟的土壤,是一種適合“流氓文化”生長的土壤。但是他們在國門之外,無一不毫無建樹,原因是,國門之外沒有適合“流氓”生長的土壤。

  如果我們的國家還想創造自己的品牌的話,不要徒勞無功地向外砸錢,也不要希望放幾個國家宣傳片就能夠提升形象,只有當我們國家的產品和個人,同時向外界展示我們的價值觀的時候,整個世界才會被我們折服。否則,即便是我們國家因為在汶川地震中大愛大勇的救災行動感動了全世界,也因為千辛萬苦舉辦的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而贏得了世界喝彩,但是卻會僅僅因為一包小小的三聚氰胺的奶粉而聲譽掃地,也會僅僅因為一個中國游客肆無忌憚地騎在美國華爾街的銅牛身上而引起世人的反感,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榮譽瞬間被一個“小事”或者一個“小人物”瓦解。

  另外,我們要注意,我們的許多企業非常狡猾,打著“民族企業”的招牌,吸引群眾的眼球,其實做的是見不得人的勾當。這些企業,相當于抗日戰爭的偽軍,雖然穿著中國人的皮,其實盡做壞事,不但不幫助抗日,還幫助日本鬼子欺負老百姓,抓抗日英雄。只要符合以下四個特征的中任何一個的,都是“偽民族企業”:產品質量不過關、苛刻員工、污染環境、無社會責任感。他們企業的存在只是為了給自己掙錢,和國家民族沒有關系。產品質量不過關,是在坑害客戶;苛刻員工、污染環境、無社會責任感,都是把自己掙錢建立在他人或社會的犧牲上,是在吸我們民族的血,這種民族的“偽軍”企業,必須予以打擊。

延伸閱讀
13.7K
收藏  打印  評論  關閉
圖說管理
更多>>
  • 領導力也要因地制宜
  • 多元化與專業化之間的戰略決擇
  • 從諾基亞手機興衰談當今企業生存之道
  • 民企融資的十大誤區
  • 領導者的強制權力
  • 老板身邊為何“庸才”多?
  • '攜手同行20年 中韓文化交流周'在韓國舉行
閱讀排行
    圖片報道
    • 發改委:督察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落實
    • 聚焦供給側改革 重塑汽車產業新動力
    • 熱點城市庫存開始上升 開發商陷銷售困局
    • 豪華車市場回暖 車企階段性銷量調整顯成果

    高端論壇

    專題

        行業盛典:《中國機械500強》發布會
        • 行業先鋒: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動向
        • 行業視點:智能制造 驅動產業升級

        行業幣望

        市場趨勢

        相關產業

        • 王瑞祥主持召開中機聯黨委常委會 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研究部署有關工作
        • 中機聯王瑞祥會長主持召開綱上視頻辦公(擴大)會
        •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公開信:堅定信心 齊心協力 打贏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 中機聯:關于共同做好疫情防控與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服務工作的通知
        • 2020年中機聯專家委新春座談會以通訊形式按時召開
        • 中機聯倡議書:堅定信心 攻堅克難 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
        • 凝心聚力,並肩作戰,共同打贏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 新能源汽車有望占比25% 未來純電動仍是核心方向
        • 1月汽車產銷量繼續滑坡 新能源車逆勢增長
        • 高盛預測中國汽車銷量下降 外媒:買車意願降低
        • 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超10萬輛 同比增長近50%
        • 前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長近倍
        • 行業需求旺盛 叉車銷量持續火爆
        • 車市半年考交卷 多品牌經銷商市場寒冬猶在
        • 一線城市車牌價回溫,北京新能源車牌輪候人數或排到5年后
        • 1~10月乘用車銷售1950萬輛 SUV增速快
        • 中國VR產業潛力巨大 5G助推虛擬現實產業“回暖”
        • “雙輪驅動”促太鋼邁向高質量發展
        • 到2025年綱絡安全產業規模將 超2000億元
        • 電商企業扎堆涌入上游生產端 大量代工廠尋求轉型
        • 雷軍晚三個月贏董明珠 綱友:怪格力空調質量太好?
        • 彩電企業加速向超高清轉型
        • 華為“突圍”:4萬多個5G基站已發往全球
        • 第一個5G手機通話撥通了!“全球雙千兆第一區”在上海虹口區開通
        企業家更多>>
        • 李開復:中國傳統企業弱是創業者的巨大優勢
        • 曹德旺:一個特立獨行的持戒行商者
        • 郭台銘的阿喀琉斯之踵

        企業報道

        前沿視點

        公司經略

        • 合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三一風機有望再度進入非洲 助力風電開拓新機遇
        • 中聯重科:用“專業”與“精密”收獲“幸福甜蜜”
        • 減稅降費助力“瓦軸制造”開拓海外市場
        • 對話遠東控股集團蔣錫培:企業創新要對標全球最好的企業
        • 譚旭光:中國重汽要迅速建立一整套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
        • 特變電工沈變公司搶占制造業競爭制高點
        • 秦川集團:機器人減速器發展提速
        • 水皮雜談:柳傳志的遺憾在哪里?
        • 【資本運作】董明珠混改前夕“緊急”成立新公司
        • 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及力帆股份否認“破產”傳聞
        • 長安汽車至暗時刻:第3次創業負重前行 扭虧取決福特
        • 任正非:華為是一個商業公司,不應該把華為的產品和政治挂鉤
        • 市值蒸發近20億元 視覺中國對“黑洞”力量一無所知
        • 【資本運作】厚朴投資被曝有意收購格力電器股份 一場股權搶奪戰要開始了?
        • 格力集團擬轉讓格力電器部分股權 持股權18.22%或致控制權生變
        • 索尼手機斷臂求生 謀求差異化突破
        • 聯手朱駿 賈躍亭造車以退為進
        • 福特2021年將在中國車型中使用5G移動連接技術
        • 江鈴遭福特"冷落":被迫轉型 聯手雷諾探路新能源車
        • 譚旭光“亮劍”重汽集團人事改革:64個部門負責人競聘上崗
        • 外媒:鴻海重審美國建廠計劃 或縮減規模甚至擱置
        • 特斯拉超級工廠在上海臨港正式開工建設
        • 美的開啟新一輪全球大整合:庫卡、東芝更換掌門人
        新視界
        • 漢能想在屋頂上掙錢 靠譜嗎?
        • 應對價格戰和產能過剩 福特在華減產
        • 靠外國臉在華輕松求職日子一去不返
        • 張瑞敏:轉型互聯綱企業的六個要素
         
         
        首頁|綱站介紹|本綱服務|綱站地圖 | 兄弟綱站|綱站助手|機械刊物|友情鏈接|招賢納士|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12-2013 ChinaJX.Com.Cn All Rights Rserved. 中國機械管理綱 綱站備案:京ICP備05034982號-1
        中國機械管理綱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聲明,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