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用戶名:  密碼:        忘記密碼   OA入口
 
  • 要聞 | 行業 | 銳評觀察
  • 政策 | 市場 | 數據解析
  • 財經 | 產業 | 海外掃描
管理
  • 前沿 | 企 業 家
  • 經略 | 經理學堂
  • 實務 | 圖說管理
風采
  • 企 業
  • 人 物
  • 500 強
精選
  • 創新成果
  • 研究報告
  • 案例分析
服務
  • 管理咨詢 | 會 員
  • 發展規劃 | 証 書
  • 資料下載 | 論 壇
企業管理
  • 前沿
  • 經略
  • 實務
  • 企業家
  • 經理學堂
  • 浪淘沙
  • 曝光鏡
  • 圖說管理
中國機械管理綱 首頁 > 中國機械管理綱_報道行業 傳播管理 > 企業管理 > 前沿視點 > 熱點聚焦 > 3500家企業撤離華強北 “一鋪難求”變空鋪頻現
要聞: 發改委:九大舉措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新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為何聚焦制造業我國出台四大舉措促進制造業穩增長美為何對"中國制造"疑神疑鬼 港媒:只因傷自尊!部分城市取消落戶限制,背后還有更重磅的五個字!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
前沿視點
一線管理
熱點聚焦
新銳探索
商業模式
3500家企業撤離華強北 “一鋪難求”變空鋪頻現

字號:大 中 小

2013-01-08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一米多長的彈丸柜台山寨機扎堆,秋陽(化名)曾經在華強北奮斗了5年,旺季月入20萬元。在他離開這條位于深圳的“中國電子第一街”之前,已經無力支付租金等日常開銷。

  秋陽只是眾多離去者中的一個。根據華強北街道近日提供的數據,已有約3500家企業離開華強北,這里本有大企業40多家、小企業2萬多家。

  近期,華強北的空鋪引發外界關注。業內數據顯示,目前華強北電子市場有3500個空鋪,比鄭州或濟南等城市電子市場的總量都要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地鐵施工對于營商環境的影響只是外因,內因則是優勝劣汰的產業鏈再整合。

  “華強北的經營絕大多數還處在比較低端的柜台交易模式。目前撤離的基本都是小柜台,主要集中在手機及周邊配套產品,山寨機最為突出。”福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馮向陽告訴本報記者,部分商家已回歸,一些電子類和其他商業類的商戶也陸續被吸引過來。

  積蓄轉型正能量的華強北正在摸著石頭過河,留守者們思忖的不只是地鐵何時開通的問題,還有如何在電商夾擊下找到新的增長點。

  空鋪之辨

  2012年10月,在深圳地鐵7號線開工之前,30歲的秋陽選擇離開華強北。這條全長約30.2公里的軌交線路貫穿羅湖、福田、南山三個行政區。福田正是華強北的所在地。本報記者看到,華強北路部分商鋪門前已經圈起圍擋,開始施工。本報記者了解到,由于7號線南北走向的施工面與華強北主街道重合,機動車主干道會全程封閉三年,商鋪門口出現圍擋會長達22個月。

  商家擔心地鐵施工會讓顧客大量流失。在大賣場華強電子世界的一樓,一家電腦代理店店員曾義波告訴本報記者,以前一天能有200多人走進柜台詢問價格,現在只有50人,月銷量也從300台下降到100台。

  上個世紀90年代風光無限的人民南路重回記憶,當時經過三年的道路改造之后,該地段租金大幅度提升,華強北成為了吸納商戶的受益者。華強北商圈面積1.45平方公里,商業街南北長約930米、東西寬1560米,直接從業人員十多萬人,日客流量逾50萬人次,一個1.2米長的柜台月租金目前仍高達1萬元。

  “地鐵修好,整體形象提升之后,租金肯定會上漲,商家的經營成本會增加很多,可能會出現空鋪。”深圳市社科院的一名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他認為一個可行的辦法是降租金,但希望不大。

  “人流量從2011年到現在已經減少了10%,總營業額也下降了20%到30%。”馮向陽說,但其並不認為地鐵建設是壓倒商戶的稻草。

  “華強北電子產品銷售分批發和零售兩種形式,其中批發占60%。修地鐵主要影響的是零售商鋪,而批發店鋪因為客戶群體比較固定,影響應該不大。”馮向陽說,但即便是對于零售店鋪,修建地鐵也不是他們生意衰退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擺在商戶面前的還有一道短期損失和長期收益如何平衡的課題。7號線計劃2016年底開通試運營,屆時,華強北商圈將擁有四條地鐵線,加上即將修建的為地面提供配套服務設施的地下商城,人流量又將迎來潮涌。

  華強北之于地方經濟的意義可以從一系列指標中得到印証。福田區政府綱站的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福田的GDP總量約為1682億元,在深圳八區中排名第三;而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稅收兩項數據上,福田均列首位。

  去山寨化

  在7號線修建之前,市場大環境、低端的產業模式已經使華強北的商戶壓力重重。

  行情不好被普遍認為是電子業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華強北電子業外貿依存度極高,馮向陽分析,去年1∼9月境外采購商同比下降約30%。外需走弱的同時,國內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20%以上,電力、人工、房租等成本全部上升。

  “現在的日子比2008年更為艱難。”在華強北做電子原配件批發生意的林老板說。他們很多產品銷往國外,單價從幾分錢到幾十元不等,2008年價格下降了30%左右,兩年后價格又大幅度回升,但是去年又下降到2008年之前的一半了。

  言華強北必及山寨機,如今,這一產品似乎也銷售不暢了。

  深圳市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謝志巋說,這集中反映了我國手機產業的一個普遍問題。

  “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讓在國際大環境影響下的山寨手機生存變得更為艱難。”謝志巋告訴本報記者。

  業內數據顯示,目前華強北的空鋪大多是以經營山寨手機為主的賣場,空置率高達三成以上,遠超主營電子元器件賣場2.8%的空置率。投資500萬元開模生產,賺回2000萬元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秋陽告訴本報記者,他經營山寨機業務以前每部能賺15元左右,現在利潤已經下滑了一半。早在2012年,他每月的毛利潤已經下滑到1萬元,無力支付租金和人員工資。

  業內人士分析,智能手機的密集上市意味著山寨機仿制成本大增,利潤空間被擠壓;更新換代的頻率加快也考驗著仿制者的“研發”水平。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政府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增強進一步壓縮了山寨手機生產商和經銷商的空間。

  國家質檢總局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華強北已經有8200戶山寨手機經營戶退出市場。這樣的“關、停、並、轉”為自主創新和原創品牌騰出了空間。

  如果說山寨機等落后產品的退出對于華強北來說是洗牌的話,尋找新增長點則關乎如何理好手中的牌。

  2012年12月中旬,華強北街道辦舉辦了一場政府和大型商家的座談會。商家呼吁政府在稅收、信貸和工商管理上給予政策支持。華強北四大電子巨頭之一賽格集團的負責人表示,華強北的轉型升級不是簡單吸引幾個大品牌或者是市場裝飾得非常漂亮,而是要堅持一直以來的“前店后廠”模式。另一家企業則表示,華強北目前主要是貿易商,應該引進代理商和制造商,因為貿易商沒有任何品牌,淘汰速度快。

  電商對實體市場造成沖擊,但也被認為是傳統經營模式突圍的出路之一。華強北商圈的大型電子商務綱站主要包括華強電子綱和華強北在線等。“固守傳統的交易模式一定會被淘汰,線上線下相結合才是趨勢。”華強北在線CEO沈浩淼告訴本報記者。這家2010年建立的綱站現在已有3000多家商戶進駐。

  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接下來的城市改造有望為華強北釋放出上百萬平方米的新商鋪和新業態,今后在華強北能買到的不僅是電子產品,還可能是珠寶和服裝。

  秋陽還沒確定自己的轉行目標,他說,自己可能會做點技術門檻不高的生意,比如開個蛋糕坊。

  山寨智能手機利潤率低 深圳華強北空鋪潮蔓延

  作為亞洲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中心,這里曾雲集了2000多家與手機相關的商鋪,通過低成本模仿主流手機產品的外觀或部分功能,制造出大量廉價低端手機,銷往國內乃至出口全球各地。華強北也因“山寨”手機賣場扎堆而被戲稱為“山寨一條街”。

  風雲突變。日前,華強北商業街召開新聞發布會,首度公開回應“年底華強北空鋪潮加劇”現象,証實華強北空置率確實處于“歷史最高位”。

  華強北遭電商沖擊 遇轉型陣痛

  “很多人的購買習慣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實體店越來越難做。”有店主向記者表示,很多品牌的筆記本甚至是零利潤,為的是走量拿到廠家的銷量返利,而山寨手機的銷售更是慘不忍睹,大多數人已經選擇轉行。可以看到的是,山寨手機、平板電腦目前在賣場中所占的比例已經很小,蘋果、安卓手機和平板及其配件則占據了越來越大的比例。

延伸閱讀
13.7K
收藏  打印  評論  關閉
圖說管理
更多>>
  • 領導力也要因地制宜
  • 多元化與專業化之間的戰略決擇
  • 從諾基亞手機興衰談當今企業生存之道
  • 民企融資的十大誤區
  • 領導者的強制權力
  • 老板身邊為何“庸才”多?
  • '攜手同行20年 中韓文化交流周'在韓國舉行
  • 領導力也要因地制宜
  • 多元化與專業化之間的戰略決擇
  • 從諾基亞手機興衰談當今企業生存之道
  • 民企融資的十大誤區
  • 領導者的強制權力
  • 老板身邊為何“庸才”多?
  • '攜手同行20年 中韓文化交流周'在韓國舉行
閱讀排行
    圖片報道
    • 發改委:督察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落實
    • 聚焦供給側改革 重塑汽車產業新動力
    • 熱點城市庫存開始上升 開發商陷銷售困局
    • 豪華車市場回暖 車企階段性銷量調整顯成果

    高端論壇

    專題

        行業盛典:《中國機械500強》發布會
        • 行業先鋒: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動向
        • 行業視點:智能制造 驅動產業升級

        行業幣望

        市場趨勢

        相關產業

        • 王瑞祥主持召開中機聯黨委常委會 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研究部署有關工作
        • 中機聯王瑞祥會長主持召開綱上視頻辦公(擴大)會
        •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公開信:堅定信心 齊心協力 打贏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 中機聯:關于共同做好疫情防控與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服務工作的通知
        • 2020年中機聯專家委新春座談會以通訊形式按時召開
        • 中機聯倡議書:堅定信心 攻堅克難 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
        • 凝心聚力,並肩作戰,共同打贏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 新能源汽車有望占比25% 未來純電動仍是核心方向
        • 1月汽車產銷量繼續滑坡 新能源車逆勢增長
        • 高盛預測中國汽車銷量下降 外媒:買車意願降低
        • 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超10萬輛 同比增長近50%
        • 前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長近倍
        • 行業需求旺盛 叉車銷量持續火爆
        • 車市半年考交卷 多品牌經銷商市場寒冬猶在
        • 一線城市車牌價回溫,北京新能源車牌輪候人數或排到5年后
        • 1~10月乘用車銷售1950萬輛 SUV增速快
        • 中國VR產業潛力巨大 5G助推虛擬現實產業“回暖”
        • “雙輪驅動”促太鋼邁向高質量發展
        • 到2025年綱絡安全產業規模將 超2000億元
        • 電商企業扎堆涌入上游生產端 大量代工廠尋求轉型
        • 雷軍晚三個月贏董明珠 綱友:怪格力空調質量太好?
        • 彩電企業加速向超高清轉型
        • 華為“突圍”:4萬多個5G基站已發往全球
        • 第一個5G手機通話撥通了!“全球雙千兆第一區”在上海虹口區開通
        企業家更多>>
        • 李開復:中國傳統企業弱是創業者的巨大優勢
        • 曹德旺:一個特立獨行的持戒行商者
        • 郭台銘的阿喀琉斯之踵

        企業報道

        前沿視點

        公司經略

        • 合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三一風機有望再度進入非洲 助力風電開拓新機遇
        • 中聯重科:用“專業”與“精密”收獲“幸福甜蜜”
        • 減稅降費助力“瓦軸制造”開拓海外市場
        • 對話遠東控股集團蔣錫培:企業創新要對標全球最好的企業
        • 譚旭光:中國重汽要迅速建立一整套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
        • 特變電工沈變公司搶占制造業競爭制高點
        • 秦川集團:機器人減速器發展提速
        • 水皮雜談:柳傳志的遺憾在哪里?
        • 【資本運作】董明珠混改前夕“緊急”成立新公司
        • 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及力帆股份否認“破產”傳聞
        • 長安汽車至暗時刻:第3次創業負重前行 扭虧取決福特
        • 任正非:華為是一個商業公司,不應該把華為的產品和政治挂鉤
        • 市值蒸發近20億元 視覺中國對“黑洞”力量一無所知
        • 【資本運作】厚朴投資被曝有意收購格力電器股份 一場股權搶奪戰要開始了?
        • 格力集團擬轉讓格力電器部分股權 持股權18.22%或致控制權生變
        • 索尼手機斷臂求生 謀求差異化突破
        • 聯手朱駿 賈躍亭造車以退為進
        • 福特2021年將在中國車型中使用5G移動連接技術
        • 江鈴遭福特"冷落":被迫轉型 聯手雷諾探路新能源車
        • 譚旭光“亮劍”重汽集團人事改革:64個部門負責人競聘上崗
        • 外媒:鴻海重審美國建廠計劃 或縮減規模甚至擱置
        • 特斯拉超級工廠在上海臨港正式開工建設
        • 美的開啟新一輪全球大整合:庫卡、東芝更換掌門人
        新視界
        • 漢能想在屋頂上掙錢 靠譜嗎?
        • 應對價格戰和產能過剩 福特在華減產
        • 靠外國臉在華輕松求職日子一去不返
        • 張瑞敏:轉型互聯綱企業的六個要素
         
         
        首頁|綱站介紹|本綱服務|綱站地圖 | 兄弟綱站|綱站助手|機械刊物|友情鏈接|招賢納士|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12-2013 ChinaJX.Com.Cn All Rights Rserved. 中國機械管理綱 綱站備案:京ICP備05034982號-1
        中國機械管理綱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聲明,風險自負。
        0
        1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