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財政部、農業部于2004年共同啟動實施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當年安排了補貼資金0.7億元在66個縣實施。此后,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補貼資金規模連年大幅度增長,實施范圍擴大到全國所有農牧縣和農場。2004年-2012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744.7億元,2013年第一批指標比2012年同期第一批130億高出70億元,預計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或達230億元,拉動1000億元的消費。
從營收看,今年1月~8月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232.93億元,增長18.29%比全國機械行業高7.4個百分點,行業保持平穩增長。1月~8月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0.21億元,同比增長了17.76%.
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對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對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進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及時穩定農業生產,推進農業發展和推動農村社會進步有重大的意義。中央財政逐年加大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額度,將對我國農業、農村、農民等產生較大積極影響。
同時,由于農機業整體仍處于小散亂階段,行業整合重組有望加速。從世界農機工業發展過程來看,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農機企業掀起了一輪品牌整合熱潮,眾多跨國農機巨頭紛紛誕生。業內認為,借助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東風,我國農機行業發展迅速,成為機械行業的一顆亮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農機行業仍面臨集中度太低的現實,整體處于小散亂階段,行業整合重組有望提速。相關人士預測2013年的中國農機市場,品牌整合以及整合后的發展態勢依然會是業界的焦點。
據了解,全球農機工業總產值呈穩定增長態勢,2012年總產值為860億歐元,2012年我國農機總產值為3382.4億元,連續10年以20%以上的增速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一農機制造大國。
近年來,農機行業補貼資金雖然不斷增加,但補貼機具數量和收益農戶數量逐年降低,也表明政府補貼向大型、高效、高端產品轉移,向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轉移的趨勢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