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輪經濟結構調整中主要是遇到17個產業,最主要的是四大產業,波及到17個產行業,但是最主要的可能是四大產業。
第一個產業是房地產產業。這次的結構調整房地產處于走向常態化,未來中國產業結構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們未來的產業貢獻是10%左右,這次調整的很重要的任務是把房地產的非常態轉向常態化的產業。這次怎麼調整才能完成這次轉變呢?
從最高決策層到企業界逐漸的形成共識,就是這次調整的重要問題是搞清楚到底哪些規政府管理,哪些歸市場管,把市場政府在這個問題明確了,如果不清楚的話,政府干預市場應該調整的東西,像過去一樣,關鍵是搞清楚政府和企業的各自職責是什麼,理清以后才能完成轉變。
政府和市場是什麼職責呢?政府的職責就是保障性住房,房地產產業涉及到消費投資,政府主要職責是建設保障性住房,總結了三條原則,第一條是保障性住房就是社會保障的組成部分,因此保障性住房不可能面積太大,保障房是社會保障的一部分,不應該面積過大,這個原則必須堅持。
第二個原則是保障住房用的是納稅人的錢,納稅人的錢是有限的,因此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必須循序漸進,我們不可能在一兩年內解決所有人的保障性住房,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謹防大躍進式的搞。
第三個原則,就是保障性住房是社會保障的組成部分,所以未來的主要方向是價格比較低的,不是市場概念。
這三個原則已經獲得了最高決策層和企業界的共識,因此一定要堅持這三條原則,市場的作用是剩下的房地產產業都是和市場結合,市場來調節政府不再管。
市場調節以后,市場的兩個經濟規律就必然起作用,一個規律是供求關系規律,應該由市場來調節。今年中國房價會出現結構性的狀態,房價可能出現回落的狀態,將表現為價格的結果。
我們這里不會跌的,因為房價和成本差不多,房價不是成本決定的,是供求關系決定的。要做好思想準備,據我們調查,人口凈流出城市未來會遇到這個問題,最近我們把中國現在70個城市研究了供求關系,這個是遠遠不夠的,應該研究200個城市。供不應求的城市,我估計最后價格還會漲,一旦市場規律起作用的話,房地產價格一定會出現結構性變動。
我們既要關注價格上漲的問題,也要關注價格回落的問題,對某個城市這是很大的問題。
第二個市場規律是價格規律起作用,房價高不高不是房價本身決定的,是購買人的收入決定的,這樣會導致不同種類的房價波動,有的房子種類的價格會漲,有的會跌。中國所有的階層已經轉向了消費化。過去拿到地后規定必須建多大面積,這種會逐步的退出去。
市場率先起規律的是這兩大規律,所以有的地方會繼續漲,有的地方會繼續落。最近房地產界評了十大豪盤,竟然1月份到現在銷售了100多套,還在漲。因為市場會起作用,不是房價本身起作用的。所以我們估計今年這兩個規律一旦起作用的話就會出問題,就開始擠泡沫了,市場本身有擠泡沫的過程,這種泡沫要擠沒問題,但是對社會來講基于成本的問題,哪一種成本更低,這還需要思考。
上次在會議上講到了一個問題,房價地價都有泡沫,擠哪個比較合理?現在房地產商不怕房價跌,因為他知道泡沫會慢慢的擠,最怕的是地價跌,因為地價跌馬上就崩盤了。原來他拿的地樓面價是七千多一平米,當地政府在邊上的地樓面家3000多一平米,這樣就帶來了問題。香港的房地產為什麼提出三年不供地是有道理的,這個泡沫到底怎麼破,我覺得一下子崩要比慢慢擠泡沫會可怕一點。
因此提出來,我們要渡過這個調整恐怕地方政府的問題也要起到重要的作用,因為過去他們參與的過渡,能不能提出來在一些地方停止供地,比如說三四年不會讓土地上市,溫州這個地方,房價跌的很多,攔腰斬斷沒事,因為供地基本停止了。
這個泡沫怎麼破呢?哪種更合理一點值得研究,我們的調查研究是開發商不怕房價降,最害怕地價降,一降可能就要崩盤。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這次的一些新問題。我們國家對泡沫的處理應該是經驗並不充分,而且泡沫的處理和西方的泡沫不同,我們的泡沫的背后更多的是政府原因,一旦交給市場后會開始擠。
這次的結構調整很重要的,這個產業,泡沫有,大家都知道。但是怎麼擠它,恐怕是現在要研究的問題。背后涉及到金融問題,銀行問題。最近建行12億,浦發7億,民間借貸超過7億,這種狀況恐怕是我們不想看到的,所以要研究這個產業擠泡沫的問題怎麼擠。
還講到是部是房價慢慢降比地價一下子降來得輕一點,地價降差不多界限是2012年的7月份,以前我們還有多少,2012年7月之后地價逐漸進入常態,這個比例是多少,大致可以算出下一步怎麼做更好一點。這是房地產產業的狀態,怎麼調。如果在座的有地產界的同志,我建議大家關注最近的一些人們思想和思維的交流更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