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于慧
2014年不僅是整個經濟形勢再迎大考的一年,也是中國鋼鐵行業最艱難的一年。一時間,包括鋼貿商自己在內的所有鋼材關聯行業企業都陷入了“談鋼色變”的尷尬窘境。
在傳統鋼材企業發展嚴峻的背景下,有一家民營企業卻一改常態,多年來業績不斷穩定增長。——它就是以鈦合金新材料及孔加工刀具為主營業務的天工國際。天工國際董事局主席朱小坤告訴記者,未來在產品布局上,公司將進一步加快工模具鋼高檔產品生產步伐,著手上馬工模具鋼、鈦合金薄板項目,以及硬質合金刀具項目等。力爭在三年內,鈦及鈦合金產品年產生產目標突破萬噸。
全新市場戰略
據天工國際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5億元,凈利潤2.12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綜合毛利率26.5%,同比上升4.5個百分點。
2014年已經過去一大半,對于能否完成今年全年的銷售目標,朱小坤表現的信心滿滿。他預計,2014年天工國際的銷售額將比去年增長20%以上。
以高速鋼及模具鋼發家的天工國際成立于1981年。在朱小坤的帶領下,該公司于2007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經過多年的發展,該公司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工模具鋼及高速鋼切削工具生產企業,並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特鋼強企前三位。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特殊鋼暨五金機電行業研討暨天工國際戰略發布會上,朱小坤詳細介紹了公司未來雄偉而艱巨的戰略目標。
立足主業發展優勢。首先是發揮主業優勢,完善特鋼精品制造設備建設,以生產技術含量高、高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高的產品為中心,拓展行業高、精、尖產業。
加快新材料產業生產步伐。采取優勢互補的合作模式,有選擇性的與業界有一定生產優勢的制造企業合作,共同開發高端工模具鋼產品,逐步實現取代進口,填補國內市場空白。
布局新興市場。深入了解區域性國際城市需求,加快巴西、南非和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分公司的設立步伐,堅持按“市場、合作建設、運營”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構建全球工模具鋼及深加工產品和鈦材供應鏈。
進行戰略升級。積極探索實施從“工具到材料、制造到服務、國內到全球”的三大戰略升級。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應用,積極探索實體供應與電商營銷共同發展模式,建成並運營電商平台,打造“虛實結合”的電子商務生態圈,圍繞營銷模式創新、客戶價值管理等整合信息渠道。
創新服務方式。為切實解決高速鋼及深加工工具產品客戶的后顧之憂,未來天工國際將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為下游客戶解決高速鋼熱處理難題,保証客戶后續產品品質,同時對深加工工具產品實行“以舊換新”政策,凡使用的天工工具產品的客戶均可享受“以舊換新”,解決工具終端客戶難題。
全產業鏈布局
近年來,國內鋼鐵企業開始借鑒全球領先企業的經驗,明確如何沿產業鏈進行有效延伸,並創新盈利模式。
從2005年開始,天工國際不惜重金每年投資近10億元,先后引進了850扁鋼生產線、910可逆軋機、2000噸快鍛機、以及1300噸精鍛機等世界最先進的生產裝備,形成了從冶煉、重熔、鍛造、軋鋼、拔絲到工具系列再到工具中空包裝出廠的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
從對高速鋼的生產到對機械零部件,刀具的深加工,天工國際這條產業鏈的不斷發展使之成為該公司抗衡國際市場牢不可摧的產業優勢。
據了解,高速鋼切削工具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全世界金屬切削工具市場消費總額約為130億美元,年增長率7.5%;中國每年消耗切削工具約占全球的30%,年增長率約為13.7%。
“蛋糕雖大,但競爭也非常激烈。” 朱小坤表示,隨著加工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以滾刀、拉刀、剃齒刀等為代表的高附加值刀具行業都在尋求實現長壽命、高速切削加工的刀具材料。
在這樣的背景下,天工國際依托自身多年生產高速鋼的成熟工藝並結合現代化的冶煉設備,生產的M42高速鋼產品已經推向市場。該產品具有良好的紅硬性,在切割時能夠保持良好的硬度。
據介紹,多年來天工國際不斷與多所高校進行合作,其中與北京鋼鐵研究總院組成研發聯盟,在工藝流程優化設計、戰略規劃、高速鋼新品研發、模具鋼品種開發及高品質化做了大量工作,逐漸實現了工模具鋼產品的系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