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的營銷改革仍在繼續。5月12日,經濟觀察報記者獲悉,奇瑞營銷公司下發了分工調整文件,對銷售、綱絡,品牌、市場部門重新做了分工。
從去年底開始,奇瑞開始新一波大調整,涉及到多位高層。在外界看來,奇瑞剛在兩年前進行了“大手術”,營銷公司更是在十二年中更換了7任負責人。人事動蕩過于頻繁。但奇瑞認為,為了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整體企業的盈利能力,有必要進行人事變動。
在奇瑞的大構想中,人事的調整是“2020年成為世界著名汽車品牌”這個大目標的必要鋪墊。目前,奇瑞要完成集團內部架構的“4+3”負責人制度,其中“4”即國內銷售、國際銷售、生產、研發,“3”即質量運營、財務和人事。
相比于動靜頗大的人事改革,奇瑞內部還在進行著另一場不為人知的改變。5月12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從奇瑞汽車年報發現,在過去一年中,奇瑞正大刀闊斧地進行資產的再次梳理。從去年年中到年底的半年時間內,奇瑞汽車一口氣剝離了37家子公司。
實際上,不論是人事變動還是業務的再梳理,從奇瑞目前的動作來看,在轉型之后迅速走向質量經營的奇瑞正在多方面進行布局,目標是重啟延宕了多年的上市計劃。
精簡業務
在2013年回歸一個品牌之后,奇瑞的發展思路已經十分明顯——“聚焦”。表現具體有二:第一是產品上聚焦于優勢產品。奇瑞砍掉了上百個項目,將產品集中于QQ、瑞虎、艾瑞澤、風雲四大系列。隨著未來產品的更迭,風雲系列將逐步取消,剩下三大產品系列,並且集中在優勢的細分市場上,打造強勢產品。
第二對在股份公司的業務進行濃縮和優化。從奇瑞汽車本身的結構來看,其同母公司奇瑞控股一樣,包含了頗多的業務,奇瑞汽車旗下一度曾經擁有多個汽車整車板塊,還包含了零部件生產、物流、房地產開發等諸多板塊。這使得奇瑞汽車的業務呈現出雜亂的局面。2013年,奇瑞的微車以及部分整車剝離至母公司,形成凱翼汽車,而奇瑞汽車則聚焦于乘用車。
第三是在組織機構和人事安排上進行改革。奇瑞通過研發、生產、銷售等一整個鏈條的改革,對人事和組織架構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以研發機構為例,多品牌時代的奇瑞汽車研究總院、乘用車工程研究一、二、三院、商用車研究院等幾個獨立的研發機構,每個機構下各自設有車身、底盤、內外飾等五大分支機構,人員臃腫。而如今,這些人基本上統一到奇瑞研發總院。伴隨著項目精簡,在2011年-2013年的兩年時間里奇瑞汽車員工數量已減少約9000人。
在上述三大步驟之后,奇瑞汽車在去年對旗下的業務再次進行調整,將零部件整體打包,然后剝離至母公司。2014年12月,奇瑞汽車喪失對蕪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權,股份比例降低至49%。而原本一大批奇瑞汽車的公司包括安徽瑞祥工業有限公司、大連嘉祥科技有限公司等37家子公司被剝離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剝離的公司少數被注銷,大部分被注入奇瑞科技有限公司。
奇瑞科技是奇瑞汽車在2001年全資注冊,在2014年被剝離而轉至母公司奇瑞控股下。在30余家公司被注入之后,奇瑞科技已經成為了奇瑞整個集團的汽車零部件公司。而對于奇瑞汽車股份而言,在去年則只新納入了蕪湖市汽車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在2014年7月新成立。
盈利待破
實際上,奇瑞目前的結構已經同汽車行業大集團的業務板塊設置十分類似。不過,要實現上市,奇瑞首先必須在利潤上足夠出色。
奇瑞的財務仍不足以吸引投資者的追逐。其2014年的營業收入為298.5億元,比2013年的270.5億元增長10.3%,實現凈利潤1.27億,比2013年8.78億元有較大幅度的降低。其中2014年的營業成本為319.2億元,比2013年的311.4億元增長了7.8億元。從這幾個直接的財務指標而言,奇瑞呈現的數據並不出色。
奇瑞高層曾向記者表示,如果排除觀致的財務支出,奇瑞去年實際上已經實現了較好的利潤。而在今年,奇瑞已經對觀致進行重新的布局,銷量已經比年初增長了三倍。同時,奇瑞捷豹路虎的國產產品也已經在今年2月初上市。在此基礎上,今年奇瑞的營收和盈利有望大幅度改善。
多年關注奇瑞的分析人士認為,在經營大幅改善后,奇瑞醞釀多年的上市計劃或將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