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能源汽車作為轉型重點的比亞迪,開始在市場業績上收獲信心。
根據中汽協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已超過1.2萬輛。與此同時,一季度,比亞迪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億元,同比增幅高達910%。
實際上,比亞迪也是今年為數不多實現業績和凈利潤均增長的車企上市公司之一。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內,比亞迪強調將汽車業務重點逐步轉向新能源汽車,期間,比亞 迪也經歷了公司變革的“陣痛”。從結果來看,比亞迪這一“獨辟蹊徑”的戰略思路已被認可,而這也是自主品牌車企對抗合資品牌車企下壓方法的一次有效檢驗。
逆勢增長
根據比亞迪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其新能源汽車收入實現72億元左右,同比2013年增長約6倍,銷量增長逾9倍。此外,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已占全國的市場份額接近30%,插電式混動車型銷量接近50%。
而按照4月份單月的銷量數據來看,比亞迪乘用車總體銷量為32260輛,同比下降29.85%。但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646輛,其中秦2625輛,e6電動 車890輛,騰勢131輛,實現了正向增長。這意味著,比亞迪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業務重心,正在逐步實現轉換。
不過從整體市場情況來看,4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整體表現並不出彩。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國內共生產9060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1.5倍,環比下降33%。在此種市場環境下,比亞迪仍實現了正向增長。
得益于此,一季度比亞迪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億元,同比增幅高達910%。成為國內汽車業上市公司中,為數不多實現凈利潤大幅上升的企業。
在此背景下,比亞迪仍在規劃更多的新能源車型。據比亞迪相關人士介紹,2015年,比亞迪還將推出包括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唐”,中型及緊 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SUV車型“宋”和“元”,以及新能源商用車“商”等。除此之外,在特種車輛方面,比亞迪也會逐步加快研發並推出應用于礦山、港口、機 場及倉儲等領域的車型,以及應用于環衛、城市物流等領域的特種車輛。
據了解,目前比亞迪主要業務為汽車、手機部件及電池業務,以2014 年銷售收入為例,汽車業務收入占比約45%左右,手機部件及組裝45%,電池部分約10%。“2015年將投入更多資源推動新能源相關業務的發展,預計 2015年其新能源汽車業務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比亞迪總裁王傳福此前表示。
全面布局市場
從比亞迪當下的傳統汽車車型結構看, 盡管4月份,比亞迪主力SUV車型S7,以及傳統轎車F3依舊能實現過萬輛銷量(S7和F3的銷量分別為10121輛和10269輛),但由于F3等車型 溢價能力有限,S7也采用的是“低價格、精裝修”的開發模式,這也導致比亞迪傳統汽車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據比亞迪提供給本報的統 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比亞迪在深圳投放運營的純電動出租車e6累計行駛里程超過2.8億公里,單車最高行駛里程超過65萬公里。除此之外, 比亞迪e6還在北京、南京、寶雞、韶關、梧州、香港、台中、倫敦、鹿特丹、波哥大等國內外多個城市成功投放運營;同期,比亞迪純電動公交客車K9累計行駛 里程超過6000萬公里,單車最高行駛里程超過24萬公里;比亞迪“秦”自2013年底上市以來,長期蟬聯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截止到2015年3月 底,“秦”的未交訂單仍超8000輛。
按照比亞迪近期公布的新能源車“7 4”全市場戰略,比亞迪接下來依舊要將電動化進行到底。未來, 除了“宋”、“元”,純電動出租車e5、純電動物流車T3外,7座雙模MPV車型商也將盡快推出,加上此前的“秦”、e6、K9等車型,目前比亞迪新能源車車型已涵蓋轎車、SUV、MPV、大巴、出租車、物流車等多種類型和細分市場。
在王傳福看來,2014年以來出現的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十二連降”,已經給包括比亞迪在內的自主品牌車企敲響了“警鐘”。不可否認的是,眼下傳統汽車仍舊是比亞迪汽車業務結構的主體,但在傳統汽車發展方面,比亞迪與國內其他自主品牌車企一樣,面臨同樣的增長困境。
比亞迪也意識到,隨著合資品牌價格體系的不斷下探,自主品牌車企的“覓食”空間已經逐步縮小到SUV市場,以及尚未完全開啟的MPV市場。因此,比亞迪制定 了很清晰的發展思路——在傳統汽車業務上,加強SUV和MPV兩個細分市場的布局,而在轎車市場上,用雙模新能源汽車來跳出合資品牌的“鉗制”。
總 體上來看,眼下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業績表現,距離王傳福構畫的藍圖仍有較長的一段距離。但有分析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作為比亞迪長期發展目標,眼下能實現 逐步獲取市場業績改觀,至少給了比亞迪乃至自主品牌車企一個信號,避開合資車企的正面打壓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是每一個自主品牌車企當下都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