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俞凌琳 上海報道
“作為消費者,是無法看到4S店財務報表的,但是,消費者只需在付車款前,確認賣家能提供欲購的現車和該車的合格証,即可避免經銷商扣押合格証帶來的種種煩惱。” 日前,上海市汽車銷售行業協會專家組成員徐憲成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付了全款,卻拿不到合格証,已成為4s店司空見慣的現象,而背后直接的原因是經銷商資金鏈緊張,對此本報在今年3·15期間已經做了相關報道。(詳見21世紀經濟報道3月15日刊登《車輛合格証投訴激增調查:誰該為新車無法上牌埋單?》)
針對愈演愈烈的車輛合格証“被扣押”,徐憲成認為,買車的消費者,必須在付款時“多留個心眼”。
“目前經銷商的庫存系數都在2以上了,個別經營不良的達到3”。徐憲成說,而只要經銷商資金鏈繃緊著,扣押合格証的現象就不會停止。
而要從根本上解決合格証被扣押的問題,關鍵要解決經銷商的資金鏈難題。
隨著互聯綱金融公司產生,或許能對經銷商的資金鏈憂患產生一定的緩解。不過,要從根本上解決經銷商資金鏈難題,關鍵還在于廠商關系和返利政策的改變。
買車不給合格証很普遍
據汽車投訴綱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汽車投訴綱共接到305宗有關合格証的投訴,同比2014年242宗合格証投訴,上漲了26.03%,相比2013年,投訴量激增129.32%。
仲先生于2015年1月在上海潤東購買了一輛寶馬328,12個月以后才拿到合格証。經銷商沒把合格証及時給仲先生的理由是:仲先生之前一直沒有拍到牌照。而當第11個月,仲先生拍到牌照后,仍足足等待一個月才拿到合格証。“擔心合格証放在消費者處弄丟”,成為經銷商“扣押”合格証的最正當理由。
實際上,消費者買車付完全款,卻拿不到合格証的大有人在。上海街頭很多使用臨時牌照的車,基本都沒有合格証。而消費者一般不是上牌所需,並不會注意是否在交車的同時,收到了合格証。
“消費者拿不到合格証,除了不能上牌,還可能導致糾紛。”徐憲成說。沒有合格証意味著“盜搶險”無法生效,即使車主交了保險費用,也不會生效;更有甚者,一旦經銷商沒有資金去取消扺押,那麼這輛車的產權就一直歸屬銀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石家莊某東風日產4S店,出現過把新車合格証扺押貸款后資金鏈斷裂,導致近百名車主無法上牌的情況。
今年4月,來自上海、陜西、河南、江蘇、浙江等十余個省份的近20家寶馬二級經銷商代表來到北京三元橋的寶馬中國總部,討個說法。
因為中國寶辰豪雅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辰豪雅)下屬的兩家寶馬授權4S店無故扣押他們的合格証,導致他們的120余位客戶無法上牌,又投訴無門,無奈之下找寶馬中國求助。截至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稿前,寶馬中國總部仍未給出明確的說法。
廠家、銀行、經銷商資金鏈關系
“合格証是產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規的流程是,消費者在付清全款的同時,經銷商該把鑰匙、車和合格証,同時交給消費者。
為何會出現“有車無証”的情況?徐憲成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經銷商沒有及時將消費者的購車款交給銀行解除扺押,拿出合格証。”
而消費者拿到合格証的時間越長,也說明該4S店的資金鏈越緊張。”
廠家、銀行(金融公司)、經銷商(4S店)之間的利益鏈條是這樣的:4S店向廠家進貨,資金由銀行直接打款給廠家,廠家收到款項后,將車輛發給4S店,合格証扺押給銀行。一般廠家會為經銷商墊付3個月利息,經銷商賣出車后,將錢還給銀行,並取出合格証,將車與合格証一起交給客戶。
資金周轉正常的經銷商,一般在一個禮拜之內,就能辦齊手續,取出扺押在銀行的合格証,但一些資金情況堪憂的經銷商,則將消費者的購車款,挪為他用。
而由于合格証扺押在銀行,相當于消費者付清了購車款,該車還是銀行的扺押物,消費者並未取得該車所有權。
實際上,4S店資金緊張不是個新聞。徐憲成告訴記者:
“目前經銷商的庫存系數都在2以上了,個別經營不良的達到3。”
銷售能力與庫存量相等,庫存系數為一,也就是說,目前經銷商普遍的銷量僅為庫存的一半,庫存車越多,說明經銷商的資金鏈也繃得越緊。
而目前的金融體系,無論是傳統的銀行還是汽車金融公司,都無法真正解決經銷商的資金鏈問題。
“銀行和金融公司,都是直接將資金打給廠家或者貸款的消費者,也就是說經銷商在此過程中根本接觸不到錢。”徐憲成說。
經銷商只有通過賣車,才能收回“現金”。而一旦遭遇市場淡季,庫存壓力加大,經銷商資金無法周轉,就只能“拆東牆補西牆”,將消費者的購車款支付銀行利息、日常經營等其他費用。
解決根本要改變廠商關系
看到這個現狀,已經有業外企業伺機進入。樂投天下從去年開始就增加了汽車供應鏈金融業務。樂投天下CEO楊亮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成立至今短短一年不到,樂投天下為經銷商提供的貸款規模已經迅速擴大。”而在他的規劃中,僅今年就計劃在全國10個省為200家經銷商提供金融服務。交易規模2016年將達到40億元左右,2018年將達到300億元。
“經銷商對資金的渴求相當強烈。” 樂投天下分管資產端業務的副總裁楊澤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楊澤在整車企業有近20年的經驗,加盟樂投天下前是國內某車企的區域經理,去年看好汽車供應鏈金融前景,跨界加盟樂投天下,並組建了一支專業團隊。
“得到銀行和金融公司金融支持的廠家4S店尚且資金鏈緊張,更無論得不到支持的廠家二綱。”楊澤說。
“一般一個品牌有300到600個4S店,而二綱有1000個以上。全國而言,一級經銷商3萬家,二級經銷商20萬家。”楊亮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除此之外,在廠家授權的4S渠道中,經常會有一些經銷商,因為沒有完成指標而暫停授信,一般比例占到20%左右。而上述兩種類型的經銷商,資金鏈繃得更緊,對資金的渴求更加強烈,他們通常從小額貸款公司貸款,而高額的貸款成本,更加使其在周轉資金上舉步維艱。
隨著以樂投天下為主的互聯綱金融的誕生,也為經銷商解決資金難題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作為互聯綱金融,樂投天下提供利息比小額貸款公司低一半,而貸款手續比傳統金融更加簡化,並且直接將資金打到經銷商賬戶,緩解經銷商資金鏈憂患。
楊亮認為,隨著樂投天下業務的擴大,將會有更多的互聯綱金融公司來加入到這一行業,幫助經銷商解除資金鏈難題。
不過,某經銷商集團總經理認為:“互聯綱金融充其量僅僅是傳統金融的補充,解決經銷商在資金上的燃眉之急。但經銷商要真正解決資金鏈緊張的問題,關鍵在于廠商政策的調整。”
廠商之間雖說是“以銷定產”,但實際上,目標都是年初制定的,且基本上都是“一年更比一年高”,這也意味著,無論市場變化如何,經銷商都要按照年初的預期進貨,而一旦市場沒有年初預期的好,經銷商就會產生大量庫存,導致資金鏈緊張,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將消費者的購車款挪為他用。
加上汽車廠家大都采用“階梯式”返利的政策,也就是說,經銷商賣得越多,返利越高,這樣的政策之下,一旦經銷商迫于庫存壓力,停止進貨或者未安預期目標進貨,那麼極有可能因為沒有完成目標,之前賣車的返利也顆粒無收。
上述經銷商總經理認為:“真正解決經銷商的資金鏈難題,最根本的辦法要改變廠商間傳統的關系,其關鍵在于整車廠為了銷量一味‘壓庫’的不平等的廠商關系要改善。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解決經銷商的資金壓力,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經銷商扣押消費者合格証的不合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