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用戶名:  密碼:        忘記密碼   OA入口
 
  • 要聞 | 行業 | 銳評觀察
  • 政策 | 市場 | 數據解析
  • 財經 | 產業 | 海外掃描
管理
  • 前沿 | 企 業 家
  • 經略 | 經理學堂
  • 實務 | 圖說管理
風采
  • 企 業
  • 人 物
  • 500 強
精選
  • 創新成果
  • 研究報告
  • 案例分析
服務
  • 管理咨詢 | 會 員
  • 發展規劃 | 証 書
  • 資料下載 | 論 壇
企業管理
  • 前沿
  • 經略
  • 實務
  • 企業家
  • 經理學堂
  • 浪淘沙
  • 曝光鏡
  • 圖說管理
中國機械管理綱 首頁 > 中國機械管理綱_報道行業 傳播管理 > 企業管理 > 公司經略 > 品牌經營 > 傳統燃油汽車業務不振 比亞迪或“跛足”前行
要聞: 發改委:九大舉措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新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為何聚焦制造業我國出台四大舉措促進制造業穩增長美為何對"中國制造"疑神疑鬼 港媒:只因傷自尊!部分城市取消落戶限制,背后還有更重磅的五個字!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
公司經略
戰略決策
企業創新
領導力
企業文化
品牌經營
並購整合
傳統燃油汽車業務不振 比亞迪或“跛足”前行

字號:大 中 小

2016-06-27來源:中國經營報

  傳統燃油汽車業務不振,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利潤“奶牛”,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以下簡稱比亞迪)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將何去何從?

  6 月22日,比亞迪發布《關于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公告》,稱于6月21日與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宏達同實業有限公司簽署了《鹽湖鋰資源開發合作框 架協議》。在“框架協議簽訂對公司的影響”中,比亞迪方面表示:“公司生產動力鋰電池的主要原料之一為碳酸鋰,公司與上游企業加深嘗試合作和交流,有利于 公司實現新能源產業戰略規劃戰略布局。”

  這是繼2月3日發布《關于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申請獲得中國証監會核準批復的公告》之后,比亞迪新 能源汽車迎來的又一個重要利好消息。而且,有關定向增發,比亞迪早已表明,本次計劃募集總額不超過150億元的資金除償還銀行借款及補充流動資金外,將主 要用于電池擴產和新能源汽車研發項目。

  持續加大對新能源汽車項目的投放,再加上近期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的失落,不免令外界猜測,比亞迪未來 會否在發展投入方面逐漸產生“一邊倒”的形勢。對此,比亞迪方面回復《中國經營報》記者:“新能源車型和傳統燃油車都在按照節奏上市與推廣,宋、元等產品 推出新能源產品時也有燃油版推出。在傳統汽車領域,受行業環境影響,其銷量有所下降,但受益于產品結構改善,傳統汽車業務收入同比有所增長。”光大証券研 究員倪昱婧表示:“盡管比亞迪傳統燃油汽車的銷量表現不佳,但比亞迪不會拋棄這部分,只是在產品結構上進行調整。當然,比亞迪目前正集中資源推新能源車是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

  持續“領跌”

  不同于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捷報頻傳,夏至剛過,比亞迪傳統燃油汽車已先行“遇冷”。

  中汽協數據顯示,1~5月,比亞迪乘用車銷量為17.64萬輛,相較于上年同期為19.22萬輛,同比下滑8.22%。乘聯會認為,比亞迪銷量下滑主要是因為A級轎車的壓力較大。

  在5月轎車銷量前50名的排行榜中,比亞迪僅有F3三廂車上榜,銷量為8029輛,同比下滑22%。另外,此前連續多月銷量過萬輛的速銳銷量驟然下滑,導致比亞迪緊湊型轎車銷量持續大幅下滑。

  麻煩的是,比亞迪的下跌“行情”似乎一直在延續。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累計銷量10.2萬輛,同比下跌18.4%。前4個月比亞迪累計銷量13.8萬輛,同比下跌12.4%。在前4個月累計銷量中,比亞迪成為自主品牌前十名中唯一出現兩位數字跌幅的車企。

  記者查閱比亞迪前4個月及5月的數據后發現,拖累比亞迪銷量的主要是傳統燃油車型。比如F0,前4月銷量為4785輛,月均銷量為1196輛,而5月銷量為953輛;M6前4月賣出564輛,月均141輛,而5月數據是129輛。

  而除了A級轎車,跌幅較明顯的還包括曾經的“明星”SUV車型S6,前4月銷量為7319輛,5月急跌至270輛,還不夠前4月的“零頭”。

  不過,雖然部分車型銷量不振,SUV到目前仍是比亞迪及其競爭者們力推的主力車型,也是比亞迪的吸金機器之一。

  比 亞迪在今年6月14日回復深交所關于其2015年汽車毛利率增長問題時稱,相對過去的一年,汽車及相關產品毛利率增長主要是受益于產品結構改善。比如 SUV車型S7的推廣、宋燃油版的上市推動了公司SUV產品線的快速增長,高毛利的SUV車型替換低毛利的F0等車型提高了汽車業務的毛 利率水平。

  光大証券的預測數據顯示,至2018年,比亞迪傳統汽車年銷量將由2015年的32萬輛跌至24.6萬輛。而新能源車則由 5.8萬輛猛增至24.3萬輛,營收由去年的193.42億元增至629.7億元。這意味著,F0、F3、甚至是S6等傳統汽車難脫被比亞迪邊緣化的命 運。

  利潤“奶牛”

  比亞迪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表現,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

  在5月的新能源汽車TOP10榜單中,比亞迪占據了四席,共銷售8809輛,占前十車企新能源車總銷量19518輛的45%以上。比亞迪唐高居榜首,單月銷量3249輛。

  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去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形勢,而在銷量增長的同時,新能源汽車也為比亞迪帶來了其他正向影響。

  數據顯示,2015年,比亞迪的汽車業務營收為406.55億元,同比上升46.06%。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193.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約164%,占比亞迪總收入的比例增至24.17%,成為公司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也正是基于新能源汽車這一利潤“奶牛”,比亞迪的汽車及相關產 品的毛利率提升至23.79%,去年同期為18.95%。

  這些數據在某種程度上,也促使比亞迪在資源和資金投入上向新能源汽車傾斜。

  按比亞迪2015年能新源車收入數據計算,當年銷量為5.8萬輛,單車平均價格為33.35萬元。按比亞迪公布的18.31%的毛利率計算,其單車毛利潤高達6.1萬元,遠高于其包含32萬輛傳統汽車在內測算出的7400元的單車利潤。

  在利潤“奶牛”不斷壯大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營業收入202.85億元,同比增長32.73%;凈利潤8.51億元,同比爆增603.62%。

  有分析人士稱,正因為新能源汽車的利潤如此可觀,比亞迪才會“全力以赴”發展新源能車。

  按規劃,2016年比亞迪將陸續推出10款新車及衍生產品,其中新能源車型比例將高達8成,另兩款車則為S3(元)燃油版、M5燃油版。

  “跛腳”隱憂

  由此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受寵、傳統燃油車被邊緣化正在成為比亞迪的發展“常態”,比亞迪將這一戰略規劃調整稱之為產品結構調整,2016年是其決定性的“轉折年”。

  根據比亞迪“7 4”戰略,其城市公交、出租車、城市商品物流及倉儲、礦山、機場、港口等領域發力的車輛多為新能源汽車。比如,比亞迪在出租車領域已經布局了e5、e6兩款車型,在商用車領域還將推出商、T3等城市物流車型。

  在動力電池方面,在比亞迪簽署的《鹽湖鋰資源開發合作框架協議》中表明,合作各方將共同設立一家新的有限責任公司,比亞迪占注冊資本48%。由新公司收購青 海鹽湖佛照藍科鋰業股份有限公司51.42%股權,再以該公司為平台啟動3萬噸碳酸鋰項目建設。而按青海的鋰電產業規劃,該省相關產業將達千億元規模。

  種種跡象表明,比亞迪在新能源車方面越走越遠,已出現“跛腳”現象。此前,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杜國忠曾表示,比亞迪一直是兩條腿在走,即新能 源和燃油車都在同步走,未來比亞迪旗下推廣的新車型都包含燃油版、插電式混合版、純電動版,全面布局傳統燃油 新能源。然而,時至今日,比亞迪似乎並未完 全按照路線發展前行。

  對于比亞迪此消彼長的“跛腳”問題,光大証券給出了具體的數據資料。研究人員預測,比亞迪2016年至2018年新 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約14.2萬、20.5萬、24.3萬輛,占總汽車銷量將增至50%,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復合增長率約57%;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 為405.7億、558.1億、629.7億元,占汽車業務總收入也將達到78%,年復合增長率約49%。

  而在傳統燃油車方面的 預測數據走向則正好相反。考慮到戰略布局的調整,預計比亞迪未來三年傳統汽油車銷量分別約33.2萬、28.2萬、24.6萬輛,傳統汽油車銷量年復合 增長率約-14%;傳統燃油車業務收入為176.3億、165.0億、157.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5%。

  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比亞 迪總裁王傳福曾表示不會放棄傳統燃油汽車,但市場的憂慮並未因此消除。倪昱婧認為,盡管比亞迪的各種資源都向新能源車轉移、傳統燃油汽車的銷量及收入在下 降,但比亞迪短期內不會放棄燃油汽車。原因很簡單,新能源車還在發展當中,而傳統汽車仍有利可圖。

延伸閱讀
13.7K
收藏  打印  評論  關閉
圖說管理
更多>>
  • 領導力也要因地制宜
  • 多元化與專業化之間的戰略決擇
  • 從諾基亞手機興衰談當今企業生存之道
  • 民企融資的十大誤區
  • 領導者的強制權力
  • 老板身邊為何“庸才”多?
  • '攜手同行20年 中韓文化交流周'在韓國舉行
閱讀排行
    圖片報道
    • 發改委:督察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落實
    • 聚焦供給側改革 重塑汽車產業新動力
    • 熱點城市庫存開始上升 開發商陷銷售困局
    • 豪華車市場回暖 車企階段性銷量調整顯成果

    高端論壇

    專題

        行業盛典:《中國機械500強》發布會
        • 行業先鋒: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動向
        • 行業視點:智能制造 驅動產業升級

        行業幣望

        市場趨勢

        相關產業

        • 王瑞祥主持召開中機聯黨委常委會 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研究部署有關工作
        • 中機聯王瑞祥會長主持召開綱上視頻辦公(擴大)會
        •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公開信:堅定信心 齊心協力 打贏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 中機聯:關于共同做好疫情防控與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服務工作的通知
        • 2020年中機聯專家委新春座談會以通訊形式按時召開
        • 中機聯倡議書:堅定信心 攻堅克難 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
        • 凝心聚力,並肩作戰,共同打贏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 新能源汽車有望占比25% 未來純電動仍是核心方向
        • 1月汽車產銷量繼續滑坡 新能源車逆勢增長
        • 高盛預測中國汽車銷量下降 外媒:買車意願降低
        • 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超10萬輛 同比增長近50%
        • 前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長近倍
        • 行業需求旺盛 叉車銷量持續火爆
        • 車市半年考交卷 多品牌經銷商市場寒冬猶在
        • 一線城市車牌價回溫,北京新能源車牌輪候人數或排到5年后
        • 1~10月乘用車銷售1950萬輛 SUV增速快
        • 中國VR產業潛力巨大 5G助推虛擬現實產業“回暖”
        • “雙輪驅動”促太鋼邁向高質量發展
        • 到2025年綱絡安全產業規模將 超2000億元
        • 電商企業扎堆涌入上游生產端 大量代工廠尋求轉型
        • 雷軍晚三個月贏董明珠 綱友:怪格力空調質量太好?
        • 彩電企業加速向超高清轉型
        • 華為“突圍”:4萬多個5G基站已發往全球
        • 第一個5G手機通話撥通了!“全球雙千兆第一區”在上海虹口區開通
        企業家更多>>
        • 李開復:中國傳統企業弱是創業者的巨大優勢
        • 曹德旺:一個特立獨行的持戒行商者
        • 郭台銘的阿喀琉斯之踵

        企業報道

        前沿視點

        公司經略

        • 合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三一風機有望再度進入非洲 助力風電開拓新機遇
        • 中聯重科:用“專業”與“精密”收獲“幸福甜蜜”
        • 減稅降費助力“瓦軸制造”開拓海外市場
        • 對話遠東控股集團蔣錫培:企業創新要對標全球最好的企業
        • 譚旭光:中國重汽要迅速建立一整套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
        • 特變電工沈變公司搶占制造業競爭制高點
        • 秦川集團:機器人減速器發展提速
        • 水皮雜談:柳傳志的遺憾在哪里?
        • 【資本運作】董明珠混改前夕“緊急”成立新公司
        • 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及力帆股份否認“破產”傳聞
        • 長安汽車至暗時刻:第3次創業負重前行 扭虧取決福特
        • 任正非:華為是一個商業公司,不應該把華為的產品和政治挂鉤
        • 市值蒸發近20億元 視覺中國對“黑洞”力量一無所知
        • 【資本運作】厚朴投資被曝有意收購格力電器股份 一場股權搶奪戰要開始了?
        • 格力集團擬轉讓格力電器部分股權 持股權18.22%或致控制權生變
        • 索尼手機斷臂求生 謀求差異化突破
        • 聯手朱駿 賈躍亭造車以退為進
        • 福特2021年將在中國車型中使用5G移動連接技術
        • 江鈴遭福特"冷落":被迫轉型 聯手雷諾探路新能源車
        • 譚旭光“亮劍”重汽集團人事改革:64個部門負責人競聘上崗
        • 外媒:鴻海重審美國建廠計劃 或縮減規模甚至擱置
        • 特斯拉超級工廠在上海臨港正式開工建設
        • 美的開啟新一輪全球大整合:庫卡、東芝更換掌門人
        新視界
        • 漢能想在屋頂上掙錢 靠譜嗎?
        • 應對價格戰和產能過剩 福特在華減產
        • 靠外國臉在華輕松求職日子一去不返
        • 張瑞敏:轉型互聯綱企業的六個要素
         
         
        首頁|綱站介紹|本綱服務|綱站地圖 | 兄弟綱站|綱站助手|機械刊物|友情鏈接|招賢納士|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12-2013 ChinaJX.Com.Cn All Rights Rserved. 中國機械管理綱 綱站備案:京ICP備05034982號-1
        中國機械管理綱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聲明,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