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綱北京12月8日訊 “企業家要不停地有追求,還要能經得起擊打。更重要的是要有學習能力。”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說,“這是企業家不同于創業者的地方。”在2016年WISE獨角獸大會上,他作為80后開始創業的老司機,為現場的年輕創業者上了一堂“總裁課”。
創業首先要抓住機會
在柳傳志看來,2000年前后的時候,已經有過一輪互聯綱高潮了。那輪高潮到今天,已經有一些包括BAT在內的,很成功的互聯綱公司發展起來了,但同時,在那次高潮中也有很多做得很不錯的知名公司,逐漸衰敗下去了,原因何在?
他表示,國家政策的變化,或者某一門行業技術的創新、業務模式的創新,都會給其他行業或者本行業的企業帶來機會。“站在風口上,豬也能上天”,由于互聯綱技術不斷發展,這就是機會。
抓住機會后要靠能力
抓住這個機會以后能不能待得住,這本身是能力的問題,不僅是機會的問題了。當抓住了機會了,應該好好地學會思考,創業過程中會遭遇眾多問題,比如根據形勢調整戰略、凝聚團隊,甚至融資也是一種能力。“這些東西是躲不過去的”,也是創業者必須要認真學習的,否則機會一過就會掉下來。
在柳傳志看來,創業要發揮自己的價值,想清楚要做什麼事情。“當這個人抓住了機會了,他退出了拿了這筆錢以后,應該學會思考,假定他不思考的話,這筆錢很快就會花出去。”
成為企業家要有學習能力
柳傳志認為,創業者能不能變為企業家,就要看還有沒有更高的追求。企業家和創業者的不同就是在于此,企業家要不停地有追求,還要能經得住擊打;即使能經受住擊打、能有追求的人,失敗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更重要的一條是要有學習能力,包括有智商、有情商,知道遇到什麼事情該怎麼調整自己、怎麼制訂戰略、怎麼帶好隊伍。“所以光有機會還是不夠的”。
技術創新不夠因時間未到
很多人說,中國的創業環境不好是因為中國很多創業公司都是模式創新,雖然有很多技術創新的公司,但這些技術創新的公司離商業還比較遠。但柳傳志認為,中國之所以技術創新不夠,主要是時間沒到。
中關村最開始的時候,被人說成是騙子一條街、倒爺一條街。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資本認識到了重要性,比如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大量的錢進來了;只有這樣配套的外部環境,才有可能成功。但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過去中國連模式創新都沒有”。
“我相信隨著時間的積累,如果中國的體制是走市場經濟的道路,讓民營企業充分發揮作用,我相信中國的技術創新是會走到前列的,所以只不過是時間沒到而已。”柳傳志最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