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中国车企合资二十年的教训

字号:

2012-12-05来源:搜狐汽车作者:?叶檀

  中国车企合资二十年,实现了汽车跨越式发展,规模壮大,市场份额提升,却没有实现真正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也没有实现真正的中国汽车本土品牌的大发展。

  中国汽车胜在量而输于质,中国的合资汽车模式已经发挥完作用,需要进行反省,重新校正中国汽车的发展模式。

  我国汽车产业总产值从1991 到 2010 年增长近43 倍。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一产销大国。在此期间,中国形成了完整的汽车配套产业,汽车整车业大发展,中国的汽车人才大规模诞生。最大的市场不等于最有竞争力的市场,在核心技术方面、树立本土品牌方面乏善可陈,即使有国产化率政策打上补丁,也是换汤不换药。

  钓鱼岛事件后,日系车销量在国内大降。9月,丰田、本田和日产9月在中国的销量分别下滑38%、40%和43%;10月份,情况更糟,在私家车市场销量整体上涨6.4%的情况下,日本汽车品牌10月销量下跌59.4%。总体销量不到10万辆,仅占市场份额7.6%,这个数据环比下降4.6%,同比下降12.3%。

  日本企业该哭,他们损失了发展最快的市场,但日本的核心技术并没有失去,在进入中国之后他们早已连本带利获得高额回报。如果国人了解具体数据,恐怕不会那么兴高彩烈。

  据瑞银侯延鲲先生的数据,成立于1997年的广州本田,注册资本金11.6亿,翌年盈亏平衡,2000年实现盈利9亿,至2005年实现盈利43亿,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47%,资本回报率高达60%,其间现金分红高达60亿,归属本田的现金股息有30亿。直到2011年7年间,广州本田进入战略休眠期,2009年广州本田一次性分红92亿(本田提走46亿),由于投入产,致使资本回报率创出70%的历史新高。其他的本田/丰田的合资企业,资本回报率长期高于50%。利润高过贩毒,风险远低于贩毒。

  通用、大众的技术合作方面比作日产外的日系公司更诚信,但中国汽车行业并未因此摆脱技术、品牌靠外资的窘境。

  北京汽车经济管理研究所相关专家经过调研发现,外资控制率在中外合资汽车企业中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001~2007 年产业数据看,外资市场控制率由31%上升到38.67%;外资资产控制率由23.04%上升到31.53%;外资品牌控制率更是由26.17%发展到50%;由此表明,外资从技术、市场、股权、品牌等方面对合资企业及内资企业实施了控制。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