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财经
全球告别流动性盛宴 中美默契关闭宽松之闸

字号:

2013-06-26来源:和讯银行作者:崔凯

  和讯外汇消息 中国央行美联储再度达成默契,开始逐渐的缩进货币政策。过去两周,中国央行基本未向国内金融系统提供资金,这促使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升至纪录高点。实则中国流动性吃紧状况已经持续有近一年时间,但近期流动性紧张局面说明形势已经超出了央行的控制。

  2013年很可能成为全球流动性峰值年。此后全球流动性增速可能进入一个“下降、递减”周期中。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近期相继释放出克制流动性的政策倾向。5月初中国央行时隔17个月后低调发行100亿元3月期央票;6月中旬伯南克直接暗示将结束QE,并给出初步时间表。

  美联储准备收缩量化宽松的消息,和中国流动性出现枯竭的消息,先后现身市场。这也使美元指数强势反弹,人民币中间价连续回落,贵金属遭受打压,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同步下挫。从央行官网刊发的新闻稿《合理调节流动性维护货币市场稳定》中可以看到,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而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一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近期国内银行业众多因素叠加,造成流动性短期局面凸显,而央行面对该状况无动于衷,笔者认为,央行很可能是借此机会进一步打压货币或信贷宽松的预期,也放出了收紧钱袋子的信号。另外,在当前资金面短缺的压力之下也使央行更能够看清楚哪些商业银行,哪些业务存在风险。为即将到来的,或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好准备。

  美联储内部关于是否继续QE的争论自2012年年底开始并愈演愈烈。多名美联储官员认为美联储在没有看到就业大幅改善之前,或许就应该放缓或停止购买资产,他们对于QE潜在的风险感到不安,这些风险包括美联储在出售资产时会面临困难,使得金融环境不稳定,以及利率上升带来的资本损失。

  美联储也在准备收缩流动性,从表象上来看,美联储退出预期的不利影响已经开始传导至全球金融市场,推动外国投资者削减新兴市场资产。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攀升引发亚洲股市,外汇和债券遭遇全面暴跌,甚至美国本土股市也出现了巨大跌幅。悲观者认为,美国经济复苏也可能因为资金缺乏出现停滞。实际上,一旦美联储退出QE,也表明美联储对经济全面复苏持有绝对信心,而资本回流也会逐渐流入实体经济。

  国际流动性收缩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可以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缓解;美元走强,可以缓解人民币单边升值压力,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恢复。在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流动性过于宽松,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社会融资总量的高速增长和实体经济的低迷完全不符。经济层面的表现与地方政府负债率攀升、行业准入等垄断壁垒无法打破等制度问题纠结与交织。所以,笔者认为流动性收缩利大于弊。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