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價暴跌重創冶煉企業 兩龍頭公司業績一虧一降

字號:

2014-06-18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作者:楊長江 白亞靜 胡飛軍

  下游

  原料僅占銀飾價格一成 白銀終端“不患銀價患競爭”

  每經實習記者白亞靜 發自深圳

  白銀價格大跌讓上游的生產商不堪其苦,中游加工環節則憑借只收取加工費的模式得以“獨善其身”。對于白銀下游產業即終端而言,其所處環境比上游和中游都要好,一是銀飾品價格中銀原料的占比較少,對銀價波動不敏感,不會出現上游廠商越產越虧的情況;二是直接面對消費者,利潤空間更大,而非加工環節只賺取附加值極低的加工費。

  不過,由于白銀飾品終端受銀價波動極小,以及較高的利潤空間,大量資本蜂擁而至。激烈的競爭讓從業者步履維艱。

  銀價波動對銀飾品影響小

  中商情報綱產業研究院奢侈品行業研究員林麗楠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國際銀價下跌,對銀飾、銀制工藝品在零售環節的影響不大,價格依然堅挺。”

  據記者走訪了解,銀價下跌所導致的行業萎靡並未波及零售端,或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方面銀料成本占零售價格的比例低;二是消費者購買銀飾主要是作為消費品,而非投資品。

  記者調查還發現,銀價下跌對于終端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一位在深圳水貝首飾批發市場銀飾店工作了三四年的梁大姐說,“我店里的貨不論925還是純銀,都是按克走件,每天隨國際銀價變動,然后再統一加手工費,很多來水貝批發的客人,如果進貨那天正好碰上銀價下跌,就會比平時多進一點。”在她看來,當銀價下跌時,客人們進貨就會豪爽很多,批發量會增加。

  資料顯示,深圳水貝首飾批發市場聚集了2000余家從事各類首飾禮品加工和銷售的企業及手工作坊,其首飾禮品的產能占全國50%以上。

  在水貝的一棟工業樓內,深圳市黃金珠寶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張祖輝告訴記者,零售端“黃金原料價格能占黃金飾品、工藝品的八成,但銀制品的原料價占不了這麼多,所以去年雖然金銀原料價都在降,但是大家多搶購黃金飾品,而少見搶購銀飾。”

  另據記者在深圳花園城百貨的七度銀飾專柜了解到,一款不到30克的990銀制手鐲標價近1000元。這意味著,零售的銀制產品將達30多元/克,而3.78元/克的銀料價在其中僅占十分之一左右。

  6月7日正值周末,該專柜銷售郝小姐面帶喜色的說,“因為夏天比較熱,所以來買耳環、項鏈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對此,林麗楠向記者解釋道,國內銀飾的消費者以35歲以下的時尚年輕人為主,比如大中專學生或者剛參加工作的愛美女性。在她看來,消費者將銀飾等作為時尚消費品,而非保值品,因此不會密切關注銀價。

  銀價下跌難擋入行熱情

  雖然水貝主打的是黃金珠寶,可在金碧輝煌的金店旁邊,白銀批發城、銀飾鋪、銀料加工廠的數量亦多的令人驚奇,往往三兩聚集,甚至門對門競爭。

  “不論是批發還是零售,做的人越來越多,競爭太大了。”6月6日,在水貝市場的百分百銀飾銷售現場,其工作人員勞大姐無奈地說。

  長期研究水貝市場的張祖輝也向記者介紹道,以前街面只有幾家銀飾批發店,但現在非常多。據他了解,新增投資中,不光有業內資金,也有業外資金,其中業外的投資者一般將資金投進后便由業內人士操盤,而這些業外資金中有相當一部分來源于服裝、餐飲行業。

  但是,銀價在下跌,為什麼入行者不減反增呢?據張祖輝向記者解釋,這主要是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當下其他行業的生意都不好做;二是白銀的前期投入相對少,約一兩千萬就可以做得很大;三是白銀畢竟屬于貴金屬,相較其他行業,這個行業還是相對穩定的。

延伸閱讀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