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华:全球石油装备发展及我国石油装备产业发展建议

字号:

2014-10-10来源:中国机械管理网

徐东华院长在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发展峰会上作主题演讲。

  六、我国石油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2012年,我国石油装备产业资产总额3 130.92亿元,同比增长22.69%。实现工业总产值3 739.15亿元,同比增长21.25%,实现出口交货值303.06亿元,同比增长23.38%。利润总额252.43亿元,同比增长37.80%,增幅同比上升9.71个百分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是一个具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服务销售完整产业体系的石油装备大国。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石油装备产业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持证企业有663家(计22类1018张 ASME证书),API(美国石油协会)取证企业1826家,分别占全球总数量的9.8%和39%,均位居世界前列。国内石油装备制造商大致可以分为3类:一类是以前石油部下属的机械制造厂,现在划归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系统,如宝石机械、南阳二机、江汉四机等;第二类是地方上的国资、集体和合资企业,如兰石国民油井等;最后一类就是民营企业,如科瑞集团、山东墨龙等(民营企业,香港上市后转变为外商投资企业)。相对来说,三大石油系统的下属石油装备企业基础较好,技术积累有一定优势,而合资和民营企业机制较活,发展速度很快。随着我国推动三大石油公司实现主辅业分离,加上少数国有企业改制,各地先后建设石油装备产业集群以及民营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我国石油装备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国企为主、民营、合资、外商独资为辅的格局。

  七、我国石油装备产业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石油装备产业主要以石油钻采设备分行业为主,其比重接近全行的一半,但以常规产品较多,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特别是石油钻采关键产品,在全世界同行业领先的产品相对较少;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区域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间缺乏有效的竞争与合作。我国石油装备企业以小企业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管理制度陈旧或者不健全,在经营模式、管理方法、营销策略、融资模式上相对滞后;股份分散,缺乏真正的统一;产能过剩,同行间无序竞争。由于我国石油装备行业发展起步比较晚、技术水平及研究能力和外国同行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使得我国石油装备行业长期面临着外国同行的威胁。国际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紧盯着我国市场,对我国本土石油装备企业的技术、市场跟踪与研究很早就开始了。我国石油装备高端市场面对着外国同行的竞争,而低端市场则有大量企业分割这一市场份额。

  八、具体建议

  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大对石油装备产业的支持力度,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引导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持续性发展,培育能带动石油装备产业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扩大对外交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展会水平,打造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石油装备企业应该抓住国改革和全球能源结构变化的发展机遇,在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及特征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培育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行之有效的技术策略和产品研发策略,增加产品的市场命中率和上市速度,解决科研、生产和市场脱节的现象,坚持质量领先战略,全面贯彻落实质量管理理念,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找准新的需求和自身定位,续加强与油田、高校和知名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发展合力。不断实现细分领域的技术、经验及业绩积累,提升技术的专业化水平,注重节能环保、个性化、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模块化的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贸易、技术服务、工程承包、合资建厂等方式建立全球生产营销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上市、兼并、重组等方式,通过合资合作达到以市场(中国)换市场(国际),以市场换技术资金、换管理,加快企业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外领域。对民营企业进一步进入油气行业提供了政策保证和制度保证。我们相信,只要抓住政策扶持的有利时机,充分借鉴东营发展石油装备产业的成功经验,通过改革和体制创新,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必然会满园春色、前程似锦!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事业发达! 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