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车用发动机经历小幅增长年

字号:

2015-01-26来源:中国工业报作者:赵三明

  2014年,中国汽车年产销量再创新高,整体产销分别为2372万辆和2349万辆,双双突破23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6.9%。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992万辆和1970万辆,同比增长10.2%和9.9%;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80万辆和379万辆,同比下降5.7%和6.5%。继上一年度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之后,2014年度的汽车市场整体增长率均为个位数水平,乘用车强、商用车弱的格局贯穿全年,形成新常态下的平稳小幅增长特征。
  2014年,车用发动机市场呈现低于5%的小幅增长格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的统计数据,2014年,纳入统计范围的61家车用发动机企业,累计生产发动机2108.16万台,累计销售发动机2116.95万台,双双突破2100万台大关。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31%和4.54%,增长率比上年分别下降13.64和11.65个百分点,迎来了经受考验的一年。 
  发动机市场在小幅扩张后重归寂静 
  截至2014年年底,在中汽协会统计的61家车用发动机企业中,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众动力总成、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重庆长安、北京现代、神龙、东风日产乘用车、长城、沈阳航天三菱、上海大众、东风本田发动机、广西玉柴、潍柴控股和长安福特,位居累计生产量排序的前15名。
  与2013年相比,一汽-大众仍然稳居第一位,前四名位置也与上一年度保持一致,没有任何变化。从第五名开始,各大厂商的生产排序位置基本上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沈阳航天三菱上升五位,神龙上升四位,上海大众上升三位,重庆长安、北京现代各上升一位,东风日产乘用车、长城、广西玉柴、潍柴控股的位置均有所下降。此外,曾在前15排名中的柳州五菱柳机和吉利控股掉出了阵列,东风本田发动机和长安福特则挤进了这一榜单。从累计生产量排名前15家企业的变化能够简单看出,汽油机强势特征明显,柴油机企业均有下滑,进步最为明显的是供应多家汽车厂商的沈阳航天三菱和供应法系车为主的神龙。
  2014年,发动机累计生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的前49家企业(比上一年度减少1家)中,年产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43家(比上一年度少3家),年产量达2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33家(比上一年度多1家),年产量达3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26家(与上一年度持平),年产量达40万台的企业有20家(比上一年度少1家),年产量达50万台的企业有13家(比上一年度少2家)。此外,以乘用车发动机企业为主导,2014年度年生产量达6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9家,其中有5家的年生产量超过了100万台,一汽-大众的年生产量则超过了180万台。从几个生产量组别的对比可以看出:上一年度每一组别的企业数几乎都在增加,而2014年却以减少居多;经过2013年较为快速的扩张之后,车用发动机市场重又回到了小幅增长的徘徊阶段。
  生产集中度方面,累计生产量前5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32.45%,这一数值比上一年上升2.70个百分点;前12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53.77%,比上一年上升2.26个百分点。前5名和前12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同时上升并且幅度均超过了2%,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简单分析来看,由于近些年车用发动机行业内部企业与产品结构的持续调整和优化,使得龙头企业和相对大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在整体市场处于扩张期时这一特征并不明显,一旦市场经历较为明显的调整或小幅增长之后,优势企业的竞争力才更加突出,这一现象在经济新常态模式下更为凸显。
  柴油机市场反映经济现实 
  车用柴油机方面,2014年全年柴油机分别完成319.78万台和323.44万台的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0.25%和9.69%,在经历了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增速下滑和2013年的较大幅度反弹之后,车用柴油机市场重又回到了下降通道。实际上,车用柴油机市场的这一走势,与当前持续不景气的宏观经济面息息相关。由2013年的经济弱复苏到2014年的稳中有调,表明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方向并不是以往的投资需求和基础建设拉动,国家各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预期,在2014年中已经有所显示,并仍将在2015年反映出这一新的需求模式下对商用车及车用柴油机的需求特征。另外,从以千瓦数计的车用柴油机统计能够发现,在这一单位计量下整体车用柴油机市场的产销增长分别下降4.46%和4.82%,幅度明显小于以台数计的柴油机市场增幅。说明即使在市场不景气之时,车用柴油机的平均单台功率数也还是在增加的,这也可视之为好的一面。
  从柴油机企业的整体表现看,2014年统计在内的22家柴油机企业中,累计生产量超过20万台的企业有6家(与上年持平),累计产量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9家(比上一年度少1家),累计产量超过5万台的企业有14家(与上年持平)。从柴油机市场总量下滑但大厂商数量却在几乎维持不变这一现象来简单分析,产销量靠前的厂家生产集中度应该也是在提升的,说明在调整时期柴油机企业的整合也在持续发酵,行业内优势企业在下滑市场中的中坚作用将更为明显。
  从累计生产量排序看,广西玉柴、潍柴控股、一汽集团、安徽全柴、江铃控股、昆明云内、北汽福田、东风汽车股份、山东华源莱动、中国重汽、长城和安徽江淮,位居生产量排序的前12名。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广西玉柴、潍柴控股和一汽集团三大中重型柴油发动机企业占据了前三,北汽福田、中国重汽的位置也有所提升,东风朝柴则掉出了前12名的梯队。车用柴油机市场2013年“轻好重差”的局面倒了过来,此次则轮到了轻型柴油机企业的不景气时刻。
  在柴油机企业的具体表现中,生产量较大的企业(年产量高于5万台)中,同比累计生产增长率超过15%的企业仅有北汽福田(31.14%)一家,另一家企业江铃控股也有着不错的全年同比增幅(12.50%),其他保持正增长的还有安徽江淮、东风汽车股份、昆明云内和中国重汽。此外,年度累计生产量增幅下滑较大的企业包括:东风朝柴(-42.45%)、安徽全柴(-33.49%)和山东华源莱动(-27.26%),其他增幅为负的企业还有:潍柴控股(-16.69%)、一汽集团(-12.63%)、广西玉柴(-12.22%)等。
  汽油机市场平稳小增 
  汽油机方面,统计在内的46家车用汽油机企业2014年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782.29万台和1788.08万台,比2013年分别增长6.18%和7.59%,这一增长率比上一年度分别下降11.62和9.74个百分点。汽油机市场虽然仍旧保持了整体上升的趋势,但随着产销量基数的增加和市场饱和度的上升,再加上相对较弱的经济面和2014年前半年高企的油价,使以乘用车为主的汽油机市场增速明显放缓,同样形成了经济新常态下的稳定增长新格局。
  从汽油机企业的整体表现看,年度生产量超过50万台的企业为12家(比上一年度减少1家),超过40万台的企业有18家(比上一年度增加1家),超过30台的企业有22家(比上一年度增加1家),超过20台的企业有25家(比上一年度增加1家),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33家(比上一年度减少2家)。可以看出,由于总体市场的波动不大,汽油机企业也整体形成相对平稳态势,在每个数量段的企业家数互有增减。
  在汽油机企业的具体表现中,生产量较大的企业(年产量高于10万台)中,华晨宝马(生产量同比累计增长49.00%)、长安福特(54.78%)、神龙(33.94%)、重庆长安(26.67%)、重庆渝安淮海动力(23.28%)、北京奔驰(22.53%)、上海通用(20.72%)、江淮(20.20%)的表现较好;吉利控股(-30.02%)、东风日产乘用车(-29.76%)、绵阳新晨动力(-27.44%)、柳州五菱柳机(-26.30%)、比亚迪(-21.17%)等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