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热背后:为何中小企业态度积极却不买单?

字号:

2019-02-23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沈怡然

  经济观察报(记者 沈怡然) 2月21日下午3点,肖文(化名)在展台前等了六个多小时,还没有联系到一位客户。原本为了方便谈生意,他和同事在展台放了一排桌椅,并摆上茶壶和纸杯,现在茶凉了,壶还都满着。

  肖文是一家工业大数据服务提供商的销售经理,作为参展商,他正在参加2019年工业互联网峰会中内设的展览,约5000平米的展厅里,有数十家工业互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企业的展台,但参观者不多。

  隔壁会场却是另一番景象。这是本届峰会的主会场:除了2000个坐席都满人,还有一百多人站两旁听讲,四十多人坐地上听,不到一百人倚墙站着听。发言嘉宾除了工信部部长苗圩,还有华为、电信运营商等工业互联网的服务提供商,以及大型制造企业的相关负责人。

  这样的状态从早上9点直到下午散场。当日开场一个小时后报名通道关闭,仍然有人在前台要求进入,一位来自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预估3000人参会,结果报名超过了5000人。

  在中国依靠劳动力优势的企业正在减少,如何通过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提高效率以及淘汰低效的生产和销售和管理方式,是实体经济的新课题。最近两年工业互联网概念升温,政策导向方面积极,2018年6月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下称“《计划》”),其中提到“2020年前,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

  但为什么听报告的多而谈生意的少呢?

  席地而坐

  展会上,在肖文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其实有一位拿着宣传单的人来参观,但肖文主动上前搭话时,对方却只听不说。过后当被记者问及原因时,这个人说“不知道该谈什么,因为不清楚自己的企业哪里需要数字化改造,以及该从哪里接入相关设备”。

  现场多位来自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的人士告诉记者,尽管积极性很强,但除了作为示范试点的大型企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在学习和观望中,对于工业互联网,整体上没有进入决策和购买阶段。而这些企业才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的主力军。

  埃森哲201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仅有4%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成为“数字领军者”,即成功地将数字化投入转化为了出色的经营绩效。而大部分(58%)的企业在数字化投入和经营业绩方面都表现欠佳。

  如今,这些人士仍然会感到,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买单的意愿不强。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很多企业对于如何运用工业互联网产生商业价值,没有清晰的概念,也就没法对数字化应用达成共识。

  “相关的会必参加,但还是没学明白,企业该怎么利用工业互联网”,一位自称来自钢铁厂的员工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位员工在主会场席地而坐,边听边记笔记。

  上述员工告诉记者,自己是单位的技术人员,目前传统行业正弥漫着一种学习新兴技术的氛围,自己的企业也担心落后,老板督促他们来学。但他发现很多内容理论上行得通,具体到工业场景,或者不同行业之间,很难复制。

  先活下去

  迈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任开迅告诉经济观察报:“别说是制造业企业了,即便是很多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或咨询公司,单靠自身力量,都很难把工业互联网整个弄明白,因为工业企业的个性化非常强,场景复杂。”

  对此,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营销官黄路川告诉记者,公司面向的中小企业客户,很少主动提要上工业互联网,他们更关心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将绝缘子的品控做好,如何提高线缆的通过率,但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实现,这要求服务商针对不同的工业场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黄路川所在公司是由三一集团孵化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公司。

  任开迅认为,另一个解决办法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工业需求,由高校、服务商、制造业三方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但这往往意味着企业要承担先期成本。

  上述钢铁厂员工告诉记者,虽然领导鼓励学习,但也要求要从实际中看到效益,在没有看到可量化的效益或者利润时,还是保守实践。即便有龙头公司公布的示范基地获得效益,但自己所在的企业也负担不起龙头公司所投入的成本。

  前述参观肖文公司的制造业人士告诉记者,尤其在今年经济环境并不乐观,企业首先是要活下来,只有活得更好的时候,现金流充裕了,才会考虑是否要投入到转型升级中。

  新课题

  针对“活下去”的问题,黄路川称,这不是大家对经济悲观或者乐观,是企业家共同面临的一种不确定性。他认为,企业家做出的一个共性决策是,怎么把现有的存量资产盘活,不加重资产投资又能扩充产能,这恰恰对工业互联网形成了需求,和给黄路川们提出一个新课题,怎么帮助工业企业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

  尝试解决这一“新课题”的并不仅仅只有龙头公司,政策的力量也在参与其中。

  在2018年6月,工信部一次性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两份文件。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要求工信部、财政部、国资委,在2020年前遴选10家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独立经营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推动30万家工业企业上云。

  2018年8月13日,工信部发布通知表示将进行一项针对工业互联网的摸底调查工作,通知要求各地主管单位在所在区域组织20-30家代表企业填写调查问卷,此后将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问卷中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工业互联网网络现状、改造需求、投入费用和预期成效等。

  一些地方政府走在了前面。

  根据公开材料,2018年10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并公布一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的企业名单,计划一共用19903万元支持超40家企业,其中包含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和大型制造业公司,其中也公司出现在了21日-22日的峰会现场,并分享转型升级的实践经历。

  对于政策支持、规划指导所形成的局面,苗圩在在21日峰会演讲中称,工业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钢铁冶金、家电服装、机械、能源等行业,国内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总数超过了50家,重点平台平均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了59万台。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