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眼看着那些一无所有的人 成为时代的骄子

字号:

2019-02-28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周玉琢

 

  我从2012年还在上大二的时候,就摸索着自己创业,给企业客户做新媒体运营服务。那时候还没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没听说有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我们只能两眼一抹黑,摸着石头过河。后来注册公司,工商、税务、法律、财务、技术、销售等,更是一个人当十个来用。从零开始自己学,实在是搞不明白的就要多花钱找代办,走了很多冤枉路。

  2014年,国家提出扶持大学生创业。我就读的北京工商大学,立刻统计了在校创业学生的情况,组织相关的工商、税务、公司经营管理等课程,提高我们的综合业务能力,还在校园中办了创业园,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创业大赛,为获奖的创业团队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和资金奖励。就这样,在国家、学校的多方支持下,我们的创业公司飞速发展。不但竞标拿下了中国电信等大客户,还喜获教育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一等奖,获得百万元级融资。

  这些成绩的背后,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在我们刚确定新媒体的方向之后,难以拓展客户,一度愁眉不展。没有任何的社会资源、人脉可以带来客户,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很难让客户企业信任你,把重要的订单放心地交给你。我们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先打磨好内功。后来偶然听说,有家大型国企正在公开招标,刚好是我们在做的领域。我们就摩拳擦掌,参加了竞标。在多个评委公平的打分下,我们脱颖而出,拿下了我们第一个50万元的大订单。开心之余,公司的资金链也十分紧张,大部分客户的尾款要在一年后项目完成时再进行结算,而我们的员工工资每个月都要发。创业初始本金不足,贷款困难,融资困难,又是压在我们青年创业者肩上的一座大山。为了熬过那段时间,别无他法,我只有更加辛苦地接更多的工作,甚至出去接一些兼职讲课的活儿,拿自己赚到的钱,先给公司用。一年的艰难打拼以后,总算拿到了客户的全款,公司才渐渐走上正轨。

  创业成功率本就不高,对于像我一样的大学生创业者,在能力、经验、人脉、社会资源等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创业成功率就更加微乎其微,这时候国家的扶持政策对我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关生死。

  首先,要保证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和持续。扶持政策的下达,要加强宣传,提高政策普及率,让更多创业者知道并用到。后续政策落实的情况反馈,也格外重要,究竟有多少人,做的是什么项目,拿到了多少补贴款,真实的情况如何、数据如何,都要清清白白,让创业者能“看得到”“摸得着”,确确实实地受益。

  另外,我国大学生和其家庭目前普遍缺少创新精神,要扭转他们“毕业找个铁饭碗”的想法,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创业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像我们曾经那样,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坚持多年不断尝试,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国家支持创业的热情不能减,只有保障扶持政策的持续性、一致性、稳定性,才能让青年创业者吃下定心丸。

  目前,在我国一二线城市,很多地方、高校甚至一些企业,都已经建设了创业园、孵化园,解决了青年创业者办公场地的难题。但是,青年创业者多数在大学校园中,不曾接触社会,缺少市场化运作的资源和能力。一方面,高校可为学生创业者提供相应的课程、导师指导,另一方面,政府要多多组织青年创业者和校外企业的交流会,促进双方交流合作。对创业的大学生,以及采购其服务的合作企业公司,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现金奖励。不仅可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成本,还可以促进其更好地合作发展、市场化运作。政府除了对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现金补贴、无息贷款,还可与高校共同设立创业基金,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对优质项目进行投资,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实践融资的真实过程,为其后续在资本市场上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也可以实现部分资金的回流甚至增长,保证扶持资金的可持续性。

  创业带来最伟大的东西,不只是给创业者、投资人带来物质财富,还要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谁说阶层固化,上升通道被堵住?只是他们没有踏出创业的脚步。我们终将亲眼看着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成为时代的骄子。

  (作者周玉琢系创业者)

延伸阅读
13.7K
企业家更多>>
新视界